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2年09月16日
江北时光记忆
上一版 下一版

非遗文化显底蕴,特色水系润长芦

2022/9/16

留左:省级非遗“金陵第一鼓”

“金陵第一鼓”的诞生地留左位于江北新区长芦街道长芦中心社区。相传明代此地为屯田兵营之一,属左军帐,名留左营。清代中叶附近成集市留左街,后为自然村,村以街名。隋末唐初,大将罗成率罗家军屯兵百万在现在的六合区留左村、留中村和留右村地界内。将士爱民,百姓常箪食壶浆相迎,军营中大小战鼓齐鸣,以表谢意。久而久之,那些表达军民鱼水情的隆隆战鼓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乐曲,这便是长芦七个非遗项目中的留左打击乐。

“一个大鼓、三面大锣,二鼓两人敲,三鼓是16人,还有梅花锣……”说起“留左吹打乐”,七十一岁的曾大爷激动地介绍着,曾大爷是这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曾大爷告诉记者每逢赶庙会、节庆假日、红白喜事,大家总是用“留左吹打乐”来表达喜怒哀乐。“我们都是自己组织练习的。”曾大爷拍了拍胸脯向记者说道,“留左吹打乐”的表演团体都是由当地农民自发形成,大家利用业余时间排练和表演,为得是能够将这一文化民俗传承下来,将中华文化推广出去。

如今,“留左吹打乐”已经成为江北新区一张非遗保护文化名片。“留左吹打乐”的申遗和传承,离不开留左这片历史渊源的土地,也离不开每一位江北人民对于这份文化艺术的执着与追求。

长芦寺:“达摩一苇渡江”传说经久不衰

长芦寺位于南京化工职业技师学院长芦校区。其构造宏伟,规模庞大,有“跑马出山门”之说,是六合最大的古刹,也是南朝时期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始建于南朝梁武帝萧衍普通年间(520一527年),几度兴废,北宋天圣间重建长芦崇福禅寺,简称为长芦寺,1983年被市政府定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长芦寺的闻名,是因为该寺是“达摩一苇渡江传说”的发源地。

据史料记载,梁武帝舍身为僧,大兴佛教。相传梁代普通年间,南天竺名僧菩提达摩—即印度王香至三子,为印度十八代福祖,来我国广州传播禅法。梁武帝萧衍闻讯后,于普通八年仲秋,迎接达摩泛海来建康。但达摩与梁武帝“语多不契,便折芦渡江”,他来到江边只见烟波浩淼,江浪涛天,没有舟船,于是达摩向江边一位白发老妇求来一根芦苇,以此渡过长江,上岸步行至长芦寺。来到长芦寺,不久又至北魏嵩山少林寺“面壁十年图破壁”,后达摩被尊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师。“一苇落地处,千年话长芦”,长芦寺的传说源远流长。2009年,“达摩一苇渡江”入列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长芦寺经历九毁九建,虽然不似当年那般规模恢弘、香火缭绕,但是站在重建后的长芦寺新址前,禅宗始祖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神奇传说仍然令人惊奇。

玉带镇:高效水治理唤起乡愁

玉带镇位于南京六合区东南部。相传项羽兵败,沿长江北岸西奔,仓皇间将龙袍弃于今龙袍街道境内,玉带被弃于玉带镇境内,至卸甲甸时已丢盔“卸甲”,溃不成军,后世便以龙袍、玉带、卸甲甸名之。1949年置玉带乡,因地处原沙洲玉带洲境得名,2000年改置玉带镇。期间改名多次,于2012年并入长芦街道,行政镇地名无存。

素有“滨江明珠”之称的玉带镇,毗邻黄金水道--长江,紧靠滁河,水网密布,河道纵横。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滨江高速公路、金江公路在此汇集交错,新生圩外贸港、江北大道、宁连、宁通高速公路以及宁启铁路在周边环绕延伸,构建了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络。

记者来到四面临水的玉带镇,一条条干净清澈的河塘依傍村庄,一片片稻田生机盎然,一排排农户整体化一,沃野数里、阡陌纵横,道路两侧的绿杉郁郁葱葱,老人坐在树下乘凉谈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展现在眼前,犹如世外桃源。记者继续一路往东发现,沿河美景渐次而来。走在河道边,与水相亲相伴,水乡的魅力在此刻展现地淋漓尽致。河道边三两居民在此休憩,“原先这里杂乱脏臭,我们都摈弃了河边小憩的习惯,曾经的感觉又回来了。”居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原来由于村庄拆迁和河道中鱼类生物逐渐减少等原因,河道表面水藻肆意蔓延,水体质量不断下降。河道的治理使得这里重拾热闹,曾经回忆不断敲打着玉带人的心门。

对于一向靠水而生的玉带人,河道的焕然一新带来的不仅是优美的水环境,更是玉带人深沉的乡土情怀。

岳子河:人工挖制的抗金“大功臣”

在南京市六合区南部的长芦街道有条名贯古今的岳子河。岳子河为六合区玉带镇与长芦街道的界河,通长江和滁河,北起滁河双窑,南至长江九里埂。据资料显示,岳子河曾是古代的一个重要战场,相传为宋朝时期岳飞的儿子岳云修建,《六合县志》记载:“当年金兀术驻兵瓜步,岳飞遣子云率士.卒从河子沟凿此,以出其背……”岳云提议就近从玉带、长芦之间把老的河、塘、沟、渠开挖成一条新河,筑牢水上防御屏障,阻断金人渡江通道,以出奇制胜。为了纪念宋代抗金英雄岳飞父子而将这条河命名为“岳子河”,俗称“鸭子河”(在长芦方言中,“鸭”与“岳”同音)。

“我们要守护它,不仅是抗金‘大功臣’,更是养育了我们这片土地。”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岳子河在当地人们心目中不仅是英雄河,更是母亲河,这里的一亩一田都吮吸着岳子河的“血水”,养育着生生不息的长芦人。在长芦,岳子河与滁河汇成一股,向着长江绵延而去,形成了特有的水系文化,了长芦独有的“水韵名片”。

记者来到岳子河河道边,河水静静流淌,现代化的喧嚣似乎不属于这里,在这里,只有静谧与美。岳子河作为特色水乡里的一个重要水利设施,现在的优美环境主要归功于水环境的治理,街道持续对辖区内河道开展巡查工作,按照“一河一策”的方式,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守护家乡的碧水蓝天。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118.195.242.119/content/2022-09/16/000283.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