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新区枢纽办:枢纽基建加速跑 为“现代化新主城”提供强支撑
2022/10/11
枢纽建设,是江北新区加快迈向“现代化新主城”的重要支撑。十年间,江北新区以南京北站枢纽经济区和西坝海港枢纽经济区两个片区为依托,加快富有特色的高铁、海港、轨道交通综合性枢纽建设,以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临港新型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枢纽型经济,形成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合作重要支点。
作为新区最年轻的经济发展平台之一,江北新区枢纽经济发展管理办公室成立5年来,以“五个坚持”为总抓手,坚持未来视角、全球视野;坚持腾笼换鸟、扩大开放;坚持紧扣民生、靠前服务;坚持提高定位、抢抓先机;坚持探索创新、练好内功,在各项工作中发轫提速、攻坚克难,实现多项从无到有的重要突破。
今年以来,随着南京北站项目加速推进、地铁建设快马加鞭、安全环保履职尽责、党建引领服务为民,新区枢纽办正以踔厉奋发之姿,笃行不怠之力,加快助力“现代化新主城”建设,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通讯员 曹昊晨 全媒体记者 袁霄
重大项目加速推进 南京北站多个关联项目获批
今年6月,在江北新区召开的高质量建设江北新主城推进大会上,南京北站的建设被列为新区“头号工程”。9月28日,沪渝蓉高铁(北沿江高铁)江苏段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速350公里,其中江苏段约365公里,投资约1164亿元。
“南京北站是北沿江高铁沿线规模最大的车站。”枢纽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北沿江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初步设计获批,是南京北站站房设计获批和开工建设的重要前置条件。
近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正式出具了《南京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规划》的行业审查意见,标志着南京北站综合集疏运体系规划,已获得行业主管部门认可,总体方案基本稳定,为后续项目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区枢纽办在南京市及新区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于2018年提早启动综合集疏运体系研究,至今历时4年。此次省交通运输厅初具的行业审查意见,原则同意规划提出的“以轨道集疏运为主、道路集疏运为辅的综合集疏运体系”,其中以5线轨道引入构建轨道集疏运系统,以“一横两纵”H型骨架道路为主、城市主次干路为辅、片区城市次干路及支路为补充的构建道路集疏运体系。
“城市内乘地铁、城市间坐高铁,南京北站片区未来将会像一个都市大磁场,依托强大的交通枢纽吸引着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成片区的生活生产消费中心,形成对整个片区的带动,从而实现对城市格局的重塑和对城市地理经济的改写。”江北新区枢纽办负责人介绍。
地铁建设快马加鞭 全力打造轨道上的江北新区
四通八达的地铁,是城市发展的脉搏,在江北新区建设“现代化新主城”的过程中,轨道交通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激活、带动作用,因此一直被视作最为重要的民生工程。
根据最新批复的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江北新区范围内共规划12条轨道交通线路,即:地铁3号线、4号线、10号线、11号线、13号线、14号线、15号线、17号线、18号线及S8宁天城际、S3宁和城际、S4宁滁城际(南北线),总里程约308公里,共设120个站点。目前,地铁4号线二期、11号线一期、宁天城际南延线正全面建设,宁滁城际项目正在开展项目进场准备工作;18号线已纳入《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
9月9日上午,“新征程1号”盾构机的顺利始发,标志着地铁4号线二期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速。地铁4号线二期项目建成后,将和已经运营的4号线一期串联,形成以定山大街为轴线的江北核心区域与江南鼓楼主城的通联,大大加强南北两岸的联动。未来,该项目还将通过中央商务区站和正在建设的11号线实现换乘,极大促进江南、江北的拥江发展。
“一直以来,新区枢纽办始终积极推进轨道交通重大民生项目落地实施,践行TOD规划发展理念,全力打造轨道上的江北新区。”新区枢纽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4号线二期、11号线一期推进过程中践行先进理念,推进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设计,从规划端开展“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一体化方案研究,力争打造轨道交通场段综合开发示范区,形成轨道交通场段周边“职住一体”的生活服务圈,提升居住和营商环境,力争实现综合开发效益反哺地铁建设、运营成本的最终目标。
党建引领求实创新
凝心聚力解决群众
“急难愁盼”
一直以来,江北新区枢纽经济发展党工委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聚焦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互相促进;实现党建工作与为民服务相互融合。
8月2日,新区枢纽办组织“规划宣讲进社区”专项活动,规划部工作人员现场向挂钩社区的居民讲解南京北站、地铁两线等交通枢纽的规划情况和建设进展,把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2021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区枢纽办为大厂街道三个社区办结了一批民生实事,包括安装电动车充电桩遮雨棚、更换小广场和小公园的休闲桌椅、深入小区维修广场设施、对破损路面进行了维修、对小广场进行塑胶地面铺设等,真正解决了社区居民生活中的“烦心事”。在一线访民意促发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已经成为新区枢纽办开展党建共建活动的一项“传统”。
坚持党建引领,新区枢纽办还不断探索创新、练好内功,让党建纪检创新项目“遍地开花”。
针对工程项目体量大、影响广、特色鲜明的特征,江北新区枢纽经济发展党工委以“红韵枢纽”党建强基行动为引领,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总结出“红旗小组”特色人才培养行动、“清心茶室”干部谈心谈话室等党建、纪检品牌。
为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新区枢纽办创新打造了“清心茶室”,重点谋划“绿茶”“红茶”“苦茶”廉政谈话制度。对新进人员、新提拔人员和存在廉洁风险的重点岗位人员请喝“绿茶”,督促其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对在思想、工作、作风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人员请喝“红茶”,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有群众反映、信访举报一般问题或轻微违纪的人员请喝“苦茶”,帮助其吸取教训,提高思想认识。
根据干部队伍学历层次高、外地人员多的特点,枢纽经济发展党工委开展“红旗小组”行动,由老党员任红旗小组组长,组内至少包括1名新党员、1名发展对象、1名群众和1名名校优生。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建立了名校优生导师制,用更加轻松、活泼的组织形式促进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更加细致、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