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2年10月14日
喜迎二十大
上一版 下一版

江北新区为“家门口”生活“加点甜”

2022/10/14

一座城市的气质来自文明建设塑造的精神内涵,“品重柱石”王荷波烈士、爱国实业家范旭东……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江北大地珍贵的记忆和宝贵的财富,是激励新区上下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

理论宣讲送到百姓“家门口”,文明新风吹遍村居社区,志愿服务活跃大街小巷……在江北新区,走在小区里,驻足于街巷间,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有人第一声问候,一定有让你感受到温暖、关怀、贴心照顾的驿站。

点滴之美汇成文明暖流。近年来,江北新区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锚定“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文明实践与新区发展相结合,通过融入社区、融入生活,把中心建设成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服务广大群众的重要阵地。

需求在哪,志愿服务就跟到哪

点点星光映照在平静的江面上,不远处嶙峋的塔吊和钢筋龙骨不时闪烁着七彩的光芒,平日里各自忙碌的工人聚在一起,“2020月满金陵、情系中华——江北新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慰问演出在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广场热闹开场。

“这表演像春晚一样!” 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工程项目部工友王长庆生长在湘西,从小就是文艺爱好者,能歌善舞是家乡人的“标配”,生活里更是说说笑笑喜欢热闹。“2020月满金陵、情系中华——江北新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慰问演出让他大呼过瘾,当晚演出现场还有700余名工友和他一起分享着快乐。

大建设大发展中的江北新区遍布上百个工地、施工点,成百上千的流动务工人员空闲下来做什么?怎么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新区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队了解情况后,很快和文体部门取得联系,报名文艺慰问演出。

“我们的演员都是新区年轻的文艺骨干,很多都在企业里工作,了解工友们喜欢什么节目,像这种室外广场观看演出,大家就更热情了,我们的演员也更加兴奋。”江北新区文化馆副馆长、文艺轻骑兵团队艺术指导王志云说,近年来,成员们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聚在一起创作排练,送演出进工地、社区、企业,累计上百场,大家把专业兴趣坚持下来,义务慰问演出的过程,也是挥洒激情传递快乐的难忘经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针对群众最关心关注的“难点”“痛点”提供志愿服务是江北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特色。

去年3月,新区教育系统的志愿服务品牌“青贝”揭牌成立,志愿服务项目把目光聚焦在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等群体上。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语文老师杨帆几乎参加了每一次的志愿活动,她看见了更多像自己一样的志愿者们。志愿者从第一次活动的28人到100多人,再到如今的400多人的队伍,特殊孩子们一点点被看见。

芳庭社区居民田华是江北新区首批“时间银行”注册志愿者,她发动广场舞团队闺蜜、书画爱好班同学、社区扬剧爱好者、小区楼栋长等“朋友圈”加入她的为老志愿服务队伍,在疫情防控期间,周边芳庭潘园、仁锦苑等居民小区有3000多位老人,上门搀扶、送餐送物资、核酸检测志愿服务,田华他们总能第一时间赶到。

“新区的外语志愿服务队伍也是全市第一批成立的,我们都感到很荣耀。”江北新区管委会综合部外事办工作人员、外语志愿服务队队长韩澍芃带着队员们一起,组织外语志愿者在新区规划展览馆、研创园等新区对外展示窗口地标提供翻译服务,他们还定期对新区公共场所的外文公示语译文进行纠错。

“00后”年轻人陈鑫,还在大学校园里读书的他,却已是新区听障人士赖以信任的“小陈老师”。5年多时间,他与听障人士交朋友,录制手语版疫情科普短视频,成立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手语社团,志愿帮扶听障群体医院就诊。几乎每天傍晚,陈鑫都会来到龙池湖边,这是他与聋人朋友们日常相聚的场所,在夕阳余晖的怀抱中,陈鑫和这群比他大几十岁的聋人就如同多年好友般畅谈。

帮困助学、医疗卫生、科技科普、法律服务、生态环保……江北新区已建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321个、“文明新江北”微信小程序平台志愿服务组织306个,在册志愿者17万,服务居民70余万人次。

新区于2021年上线“文明新江北”微信小程序,在频道首页点击“点单服务”,即可浏览新区范围内正在招募的志愿服务项目,消防安全孩童科普教育、大手牵小手扮靓城市环境、街道社区免费义诊、核酸检测志愿服务……琳琅满目的志愿服务项目标注着“招募中”“进行中”“已完成”等状态,以及报名时间、活动时间、活动地点、联系人等信息。

阵地建设,有颜值更有内涵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依托的活动场所则是新区范围内,包括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街道一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社区一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小区一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在内的活动阵地。

江北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吴旭介绍,新区范围内已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7家、文明实践站82家、文明实践点200余个,在区域内实现了阵地建设全覆盖。

阵地建起来了,能不能用好、活动办得是不是受欢迎、有没有人气、百姓常不常来,都是显而易见的评价指标。

江北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位于大厂街道新华路386号,目前已建成2000平米的功能空间,内有志愿服务站、阅读区、志愿者之家、康复训练区、儿童益智体验区、科技科普展示区、办公区等。

中心与新区融媒体中心、文体中心联办精神文明建设新媒体品牌专栏《荷风旭语》,每期节目讲述一位典型人物的暖心故事,让文明实践宣传更加生动形象,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打造掌上文明课堂。栏目收获了许多新区广大网友的点评和建议,在一期新区12345热线电话工作人员的采访中,一位来自台湾省的网友@Tang说,他反应过滨江风光带树木的保护钢丝绳没套警示杆的问题,后来有关部门也解决了,感到新区12345热线工作很有执行力。

去年,葛塘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爱心暑托班”志愿服务活动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新闻周刊》节目中亮相,视频采访中,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们身着醒目的红色志愿服带着孩子们扎彩绳、做手工、科普消防知识,面对镜头女孩们玩得“一刻不歇”,互相“攀比”谁做的手工更精致,在数字模拟屏幕前,男孩子用灭火器喷头对准屏幕上的“着火点”,嘴里还不时发出“噗呲”的声响,这热闹的一幕让他们的家长放心不少。

暑托班的诉求源自于葛塘街道辖区内部分居民的求助,暑假期间,父母忙于工作,老人身体又不方便,小孩子的暑期看护成为难题。就在许多家长一筹莫展的时候,葛塘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主动上门,告知在小区附近的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开设了暑托班,可以把孩子带到这里度过一个愉快的暑假。

今年暑期,葛塘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服务再升级。每到晚上6点半到8点半,葛塘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都会放映主旋律电影,有不少周边居民聚在一起边看电影边纳凉,不胜惬意。同一时间,在二楼的排练室,艺术团的阿姨们便成了这里的常客,每周都要来。

功能完善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深受居民欢迎,广大社区一级文明实践站、点也充分发挥“最近一米”的优势,做精服务,成为百姓“家门口”的温馨驿站。

新区顶山街道南苑社区居住着4300多位居民,老年人居多,之前需要到附近临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核酸检测。虽然距离在一站路内,但社区老年居民还是有些不方便。在2022年开春的新一轮疫情中,江北新区有关部门和街道、社区统筹协调,在全市率先运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优势,在南苑小区、丽都雅苑小区新搭建3处全员核酸检测点,把核酸检测服务送到了居民家门口。

小区里检测,难免人头攒动。社区把小区里平时欢歌笑语的活动广场变为核酸检测等待区,利用广场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廉政文化长廊的小道作为验码、信息登记的过道,而廉政文化长廊则成了核酸检测的第一现场,检测区域扩大了,人与人之间隔开了,远离病毒,守护彼此。

戴上VR眼镜,感受逼真的灾害发生现场;点击互动屏幕,获取实用有效的防灾减灾知识。今年6月,新区首个市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暨社区综合减灾科普基地落地沿江街道龙山社区,这里是一个人口众多的新社区,百姓对于防灾减灾知识的需求强烈。

大厂街道新庄社区、盘城街道盘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鼓励居民用志愿服务累积积分后兑换生活用品,比如参与护学岗、进行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的对象也能变身志愿者。

把故事讲好,把道理讲活

传思想、学理论、种信仰、育新人,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任务。新区创新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一听就懂,理论宣讲志愿者结合自身经历现身说法,激励大家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今年4月22日,江北新区红色广场展览馆内,73年前电台的原音重现,这里正在举行庆祝南京解放73周年暨荷波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近一个世纪前,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南京地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小组创立者王荷波在江北新区这片热土上吹响了寻求民族解放的号角。成立荷波志愿服务队既是传承王荷波英烈红色血脉,也是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的强有力举措。

江北新区浦厂小学的学生们组成的荷波志愿服务队红色志愿讲解支队在节假日时间,孩子们将变身小小讲解员,为大家现场讲解红色公益电影等。学校中队辅导员说,孩子们不仅自己读红色故事,还把英雄和先烈们的事迹说给更多人听,在此过程中可以更加生动和深刻地感受理想信念、优良传统,红色的火种播撒在了孩子们的心间。

有集体宣讲,也有个人结合亲身经历宣讲。奋斗的故事,工作的感想,生活的体会,无不与社会的发展进步交相辉映,自己向上的一束光照亮时代的天空。

“作为一名退休党员教师,也是一名‘新江北人’,我会尽最大可能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让大家的生活更美好。”退休后来新区生活的伍苹芝“退而不休”,成了远近闻名、“有事你说话”的伍阿姨。

每天早晚,无论刮风下雨、雨雾冰雪,伍苹芝的足迹都遍布社区、街道的各个角落,把居民的小事当作自己应尽的责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帮助他人。社区和街道慢慢了解伍苹芝的事迹后,邀请她加入由优秀党员、退休教师等组成的“红岩志愿宣讲团”。从革命领袖到英雄人物,从改革开放到家乡变化,她都能结合自己的教师经验和志愿服务经历,声情并茂、娓娓道来。

伍苹芝的邻居,同样是退休党员教师的任加芝是江北新区沿江街道本地人,他的宣讲特长是诉说家乡的变化。“我生活的京新社区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公园水榭,公交、地铁纵横交错,京新河风光带景色宜人,家园因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和欢声笑语变得富有青春气息。”讲台上,任加芝虽然声音略带沙哑,但仍目光坚定,神情一如几十年来他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们讲课一样。

今年,“礼赞新时代 追梦复兴路”南京市“百姓名嘴”风采展示活动决赛上,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殷玥和新区公安分局詹启明分获二、三等奖。自2020年开展“百姓名嘴”风采展示活动以来,近70名优秀的“百姓名嘴”已成为新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一支强大队伍,一批批基层理论宣讲员淬炼过硬本领,用一场场宣讲奏响时代主旋律。

新区文明理论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区上下普遍组建了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百姓宣讲三支队伍,解决“谁来讲”的问题,截至目前,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街道所(站)共开展理论宣传宣讲420场。

党的声音有宣讲、文明实践有阵地、群众困难有帮扶、文化活动有依托、志愿服务有队伍,江北新区正在用文明实践标注典范新区、以志愿服务诠释幸福江北。

新区融媒体中心 游堃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118.195.242.119/content/2022-10/14/000496.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