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堤杨柳
2022/11/4
每每晨练和晚练走上古棠和龙津两座大桥时,我总是被滁河两岸的杨柳深深吸引。远观俯瞰,酷似两条绿色的蛟龙依偎在母亲的身旁。近观细品:又似李商隐的“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的婉约柔美。杨柳让千年的母亲河焕发出勃勃生机。当旭日升起时,它们拂动着万丝绿绦,有“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的轻盈之美。当月色映照时,它们摆动着,婀娜多姿,又有“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的情调。在鱼欢鸟鸣的河光堤景中,让我觉得杨柳不仅可喜、可爱,更是可敬。
自古文人雅士,都借柳抒怀、以柳言情,给华夏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不胜枚举。譬如李白“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陈光的“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崔橹的“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杜牧的“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等等。在许多精美的诗句中,我以为唯贺知章的《咏柳》最为精彩,他把柳树的形神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题为咏柳,但又不仅仅是咏柳,更是咏春,歌咏自然造化。其次,就是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把柳生动地写入美好的生活,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田园风光,洋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他陶醉在自然美、风物美、人情美中,有感于华夏民族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充分反映了他居乡的闲情逸致。正如《诗经.小雅.采薇》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依依”,就解作柔也。杨柳的姿容体态着实很柔弱,千丝万缕,轻盈委婉。
近十年来,滁河的环境治理令人心悦,两岸高楼矗立,河上霓桥飞架,两岸的杨柳更显风姿优雅,守岸如兵。滁河大堤成为人们早歌晚舞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这优雅的环境中,杨柳却不与群楼争高,不与飞桥争强,不与河水争碧。它只是依岸而绿,依水而娇,依河而舞。人因它而更有活力,河因它而更见清澈,城因它而更显秀美。它们虽没有银杏殷实,没有香樟守绿,没有法梧骄阳,没有苍松傲骨,但它们始终保持谦逊姿态,尽管经岁月沧桑留下千疮百孔的痕迹,可它谦躬的品德,让人心悦,让人赞佩。
古人云:“前要植槐,后要续柳”,正因它寓意着吉祥如意。它有自然的生态美,有物竞天择的形象美。更为可敬的是,在寒冬时,总是低垂着光亮亮的金丝,默默地迎接春天的到来。它无须雕琢,始终保持谦恭的姿态。无须夸张,始终保持柔情报春而不争春的形象。无须描绘,始终保持枯枝发新芽守本扬绿的精神。
我爱柳,爱它的朴素无华!爱它的谦逊温柔!爱它的守本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