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2年11月04日
专题报导
上一版 下一版

今年发放三次补贴,额度达每亩140元

2022/11/4

本报讯 正值秋收之际,盘城大地上稻谷飘香,金黄的稻穗承载农民丰收的喜悦,收割机陆续进入田间地头,一幅秋收丰景正徐徐展开……11月1日,位于盘城街道渡桥社区的水稻全面迎来收割期。机械化收割方式、一体化收割流程,缩短了作物抢收时间,降低了作物生产成本,使得农民的喜悦感倍增。

近年来,盘城街道一直推广农业机械化运作模式、加大对农粮补贴力度,纵深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据盘城街道办事处协作发展办副主任蔡成洪介绍,今年街道前后进行了稻谷补贴、三次种粮补贴等针对性补贴,已发补贴额度达140元每亩。

蔡成洪表示,“今年的秋收工作准备充分,街道在秋收之前就积极回应农民诉求,疏解秋收预备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痛点,提高秋收速度,让农民无后顾之忧。”收割机的维修保养、操作技术的悉心指导、加大力度的差异化补贴……街道实施的一系列精准帮扶结对工作,有力保障了秋收工作维稳有序进行。

盘城街道水稻种植面积约2000亩,有三个种植大户和一些中小户,每个大户的水稻种植面积约为400亩左右。渡桥社区的陈师傅是种植大户中的一员,从事水稻种植已经有10 年了。“你们看!渡桥这边的水稻田约有200亩,是产量最好、收益最大的一块沃土!”陈师傅一边比划着面前的两块稻田,一边自豪地介绍道,“多亏了街道的帮扶,才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幸福感!”

“一体化”机械运作模式,为秋收按下了快进键。在稻子的收割现场,收割机和运粮车来回穿梭。在机械车联动配合下,刚收割的稻子很快就装满了运粮车。新鲜的稻谷就可以通过运粮车直接开往粮食收购站。从播种施肥到维护管理到收割归仓,生产过程环环相扣,省事省力,农民解放双手,尽享丰收成果。“机械化比人工快多了,以前自己收割,肯定比较慢,一个人一天最多一亩地。现在推广机械化了,一个小时就能收割几亩田。”水稻种植经验丰富的陈师傅表示,“按目前的进度,预计两周就可以完成收割任务。”

陈师傅表明,虽然实现了稻谷机械化收割,但由于正值忙季,每天六点就会去田里看看情况,有时他也会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前去帮忙。他接着说,最近大风天气多,需要时不时查看稻子的伏倒情况和干旱情况。

“今年的稻谷产量预计与去年持平,年均总产量为1000斤左右。对于有400亩的种植大户来讲,除去系列成本,可实现400元每亩,年均收益为16万元。”蔡成洪进一步介绍。盘城街道稻米优良、品质佳,故而一直设法打造水稻的品牌效应,一是考虑为农户增收,二是引领盘城农业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对于秋收收尾工作,盘城街道从生态循环角度出发,要求稻杆还田,倡导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不断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这些新词的频频出现,都是对这片土地农业现代化的最新注脚。

见习记者 李子凌 摄影 杨彩红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物防+技防+人防” 新区工地“3D”打印“绿色通行证”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118.195.242.119/content/2022-11/04/000778.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