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航科技:乘风而起 开辟自动驾驶新格局
2022/11/8
近日,由我国牵头制定的首个自动驾驶测试场景领域国际标准ISO 34501《道路车辆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词汇》发布,该标准作为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的重要基础性标准,满足了行业在开展自动驾驶测试评价相关工作时采用标准化语言描述测试场景的需求,将为自动驾驶应用提供重要基础支撑。
这无疑极大程度地推动了自动驾驶领域研究规范化、标准化的进程。作为江北新区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军人,楚航科技在自动驾驶领域研究一直走在技术最前沿,依靠研发产品入榜“2022中国车路协同产业科创30”、毕马威《中国领先汽车科技50》榜单。在国内自动驾驶发展的风口期,楚航科技已经基本完成了国内主流车企的定点覆盖,今年已迈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全媒体记者 孔飞云
通讯员 何晓梦
深耕产品 打造“世界级工厂”
自2017年成立以来,经过近5年的发展,楚航科技现已完成B+轮融资,员工总数近300人,其中研发团队占比75%。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也已经推出了77GHz前向雷达、77GHz角雷达、商用车盲区检测系统、60GHz生命体征探测雷达、4D成像毫米波雷达等多款车规级产品,来帮助车辆实现BSD(盲区监测预警系统)、FCW(前方碰撞预警系统)、ACC(自适应巡航控制)、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高级辅助驾驶功能,代表了国内车载雷达前沿研发水平和产业化工艺,为中国自动驾驶的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术性支持。
目前,77GHz前向雷达和77GHz盲区检测角雷达已搭载上车,前向雷达探测距离可达220m,抗干扰能力强,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改变了传统由外资巨头把持毫米波雷达供应的市场格局。另一款60GHz生命体征探测雷达因为具备后排占位检测系统(Rear Occupant Alert)以及驾驶员监控系统(Driver Monitoring System)等功能,受到了各大主机厂的青睐。该产品能为驾驶员提供心跳、呼吸的安全监测,避免驾驶员因身体突发不适造成危险驾驶,保证道路安全,还能为后排乘客或宠物提供占位检测,能有效避免儿童、宠物被遗忘在车内,保障司乘安全,提高座舱的安全系数。
楚航科技研究的4D成像毫米波雷达是近期的一项热门。普通毫米波雷达由于不具备测高的能力,很难判断前方静止物体是在地面还是在空中,4D成像毫米波雷达的出现弥补了这一问题。这款雷达在普通雷达原有的距离、速度、方向的数据基础上,通过增加垂直角分辨,稳定获得目标高度,有效解析目标轮廓或行为。算力平台和射频前端方案也进行了升级处理,将会以更精准的角分辨,能对同速度、同距离的两个目标,进行快速精准地目标区分。在安装应用上,也因其尺寸设计较小而极具市场竞争力。
在研发过程中,楚航科技并不满足当前获得的成绩,对如何更深一步完善产品有了深刻的思考,品牌公关经理何晓梦向记者解释道,4D成像雷达的主战场虽然是限定场景的低速自动驾驶(L4)和车载激光雷达在性能和成本上的脚力,能够做到与失效模式的传感器互补。但是相比目标级别的ADAS传感器目标级别的融合,在L3以上的场景应用因为各传感器原理及失效机制不同,使得点云融合策略在技术及应用落地上都更具挑战。对于4D成像雷达的真正落地而言,只有不断结合市场、客户需求以及具体的功能场景应用有针对性的进行开发,才能把商用化落地之路走的更扎实。
强化安全 推动行业标准化
安全性是每一项新技术面世后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自动驾驶也不例外,对于自动驾驶技术安全而言,车辆安全的细分领域很多,主要可以概括为基础安全、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四大类。其中因为车辆电子电子故障引发的安全问题,属于功能安全范畴。由于车辆的功能局限、人员误操作、环境的干扰所引发的问题属于预期功能安全范畴。由于自动驾驶环境中发生了网络安全攻击,由黑客入侵篡改数据造成的控制劫持引发的安全问题实际上属于信息安全范畴。
自动驾驶车辆的整体系统安全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复杂的道路场景、法规标准和事故责任的鉴定、以及多融合感知技术、芯片、AI等技术。目前,国内自动驾驶水平还有上升空间,短时间内无法完全取代人类,驾驶员或安全员还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按照SAE定义的自动驾驶分级标准,从L5到L1,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的应用场景完全不同,但综合各个级别自动驾驶的数据情况来看,自动驾驶技术其实能极大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道路安全。待现阶段的技术更加完善后,相信不久的将来,自动驾驶一定会更加安全,更加可靠。
众所周知,完善的法律标准决定了安全的下限,标准制度越严格,安全越有保障。何晓梦告诉我们,现在国内乃至全球,都没有一套明确针对车载毫米波雷达性能测试的标准出台,产业上下游只能自己对这块内容进行摸索,在行业标准规范的制定上形成自己的一套严格标准。但是,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步成熟,法律的完善已经提上日程,楚航科技身先士卒,致力于推动行业标准化规范化的进程。
今年4月,在我国牵头/联合牵头的汽车雷达ISO国际标准预研项目组(AHG)启动会上,楚航科技代表中方提出了ISO/PWI 13389 《道路车辆毫米波雷达探测性能试验方法》项目方案,并在会上初步达成以楚航科技提案为基础完善标准框架的共识,该标准将为全球各国提供标准化的车载毫米波雷达性能规范,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毫米波雷达产品评估的统一标准。早在2020年10月,楚航科技就与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车电子与电磁兼容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4/SC29牵头组织召开了国内汽车行业标准QC/T《车载雷达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准起草组会议,提出针对工作在76GHz-77GHz频率范围内的车载毫米波雷达完整的毫米波雷达部件及整车匹配性能评价体系和试验方法,为行业的标准化打下了牢固的基石。
人才支撑 驱动创新发展
楚航科技能取得今天这样辉煌的成果,与其对高质量人才的重视密不可分,优秀的员工和企业相互成就,共同发展,才能获得1+1>2的成功。
楚航科技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以高标准把控人才输入,其核心技术成员均拥有国内外著名大学博士学历及十年以上国际一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整车厂的研发管理经验;在射频前端,电路设计,信号处理芯片系统架构,高级雷达算法等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储备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前瞻判断力;并且曾参与多项国际行业标准的编撰,对于产品的研发和性能要求严苛,延续了德国工业制造的全球化高水准,用“德国质量”加上“中国速度”来实现国产毫米波雷达从0到1的突破。
作为自动驾驶感知核心领域内的领头羊,楚航科技并不满足按部就班地走前人的道路,作为目前国内为数不多掌握着毫米波雷达量产技术并已实现规模化量产的厂商,公司致力于创新突破新技术、关键技术和难点技术,取得了相当惊人的成果。其自主研发的车规级平台具备完整的射频线路设计工艺、MMIC和PCB核心部件、整车厂安装免校准、行人分辨(偏振算法)、目标分离和抗干扰等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优势。同时,在射频前端、电路设计、信号处理芯片系统架构、高级雷达算法等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储备,并通过产品自主创新的技术手段,填补了国内毫米波雷达在量产技术领域内的空白,做到了产品质量上的可靠性与一致性,为客户提供贴身的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
自动驾驶为汽车产业带来了颠覆性改革,甚至足以推动交通、智慧城市产业的升级革新,加速推动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楚航科技在此风口浪尖,抓紧机遇迎潮而上,不仅成就了企业自身的成功,更是开拓了国内自动驾驶技术研究的新领域,以其丰富的技术积累与产品市场经验塑造了雷达供应市场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