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3年01月13日
江北文韵
上一版 下一版

古诗中的兔

2023/1/13

□刘献江

自古文人墨客好吟咏。农历癸卯年,即兔年。那么机灵可爱的兔,诗中是一番什么模样呢?

早在《诗经》中就有兔的诗歌。如,《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以捕兔之网起兴,来歌咏捍卫公侯的武士。“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是北朝民歌《木兰辞》中的名句,以难分雄雌兔作比,对花木兰女扮男装为父从军孝义之举加以赞美。

古代野兔较多,白兔稀少,因而视为祥瑞。西晋张浚《白兔颂》:“其毛春素,纤豪秋黑;点缀五采,渐染粉墨。盖久隐时见,应世德也;徐疾备体,达消息也;资质皓朗,民之则也;被白含文,好无极也。秦失鹿于近郊,晋得兔于远境。”永康元年,诗人为地方官,曾三次将祥瑞的白兔敬献朝廷。

憨态可掬的兔,不仅是今人喜欢的宠物之一,而且古人也好之。北宋欧阳修《白兔》“网罗百计偶得之,千里持这翰林宝。翰林酬酢委白璧,珠箱花笼玉为食。朝随孔翠伴,暮缀鸾凤翼;主人邀客醉笼下,京洛风埃不霑席。群诗名貌极豪纵,尔兔有意果谁识?”诗人不惜白璧的代价,用珠箱花笼装之与孔翠鸟相伴,玩赏。常邀客醉饮笼下,梅尧臣、韩维等写下多首赞美诗,兔能听懂吗?

自古结队行猎是一种官方时尚,皇家更甚。野兔自然也成了行猎的对象。唐朝韩偓《从猎》:“猎犬谙斜路,官嫔识认旗。马前双兔起,宣示羽林儿。”打猎的气派、人物情态和经过,跃然纸上,徐展一幅皇家出猎图。北宋苏轼《祭常山回小猎》:“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宏大的场面,紧张的围猎,归来一身的轻快,红叶满征衣,抒发诗人渴望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和激越情怀。

兔是画师赞咏的题材,也是诗人题咏的对象。如宋朝陈与义《题画兔》、元朝程巨夫《画兔》等,特别是明朝祝允明《题扇芙蓉兔》:“霜寒玉线乱秋衣,叶重花深草气肥。灵药更无人肯饵,素娥应道不如归。”写出芙蓉花叶下玉兔的可爱,情景交融,颇有风趣。

古人重科举,兔有幸入士子应试的命题。如,清朝刘跃云《得兔忘蹄》:“兔兮期有得,蹄也岂能忘。已向林中取,宁劳罟获藏。抽毫方跃跃,抱器转茫茫。月魄新韬影,星精乍掩芒。掘巢方致诮,迁地亦能良。略比蜩承叶,非同鹿覆隍。笑猊全力搏,嗤鹘远眸张。并悟鱼筌旨,南华妙解彰。”这是一首说理试帖诗,题出《庄子》。非常辩证,既达目的,则过程就不重要了。

兔早就被人们视为灵物。古人仰望夜空,一轮银盘似的皓月里,似乎有一株桂树,树下还有一只捣药的玉兔。想象中,有了月宫玉兔的神话。楚国屈原《天问》中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得维何,而顾菟在腹?”之句,唐朝李白《把酒问月》中有“白兔捣药秋复春,姮娥孤栖与谁邻”之句,都是对玉兔是月宫神灵的赞叹。每到中秋节,民间还流传祭拜月宫“兔儿爷”的习俗。清朝栎翁《燕台新咏椓兔儿爷》:“团圆佳节庆家家,笑语中庭荐果瓜。药窃羿妻偏称寡,金涂狡兔竞呼爷。秋风月窟营天上,凉夜蟾光映水涯。惯与儿童为戏具,印泥糊纸又抟沙。”

寅虎辞旧岁,卯兔报新春。新的一年,在平凡的岗位上,摈弃“龟兔赛跑”的骄傲,克服“狡兔”爱耍小聪明的心理,以“气傲金风五百霜”的情怀,“愿随毛颖咏干城”,“常留姓字与人呼!”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满震小说坚持向善向美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118.195.242.119/content/2023-01/13/001525.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