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经济发展局 持续推进“3+3+X”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2023/1/17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在党和人民的奋斗历程中写下历史性的一页。2022年,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新区经济发展局坚持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市、新区相关决策部署,积极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全力以赴确保经济社会运行在稳定区间,持之以恒推进高质量发展,守正出新、奋勇争先,有力有序推动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2022年,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和省、市工信部门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续推进“3+3+X”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全力帮助企业解决供应链诉求困难、稳定生产经营,工业和信息化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统筹推进工业经济运行,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
对新区产值10亿元以上重点工业企业,尤其是石化、钢铁等重点领域企业做好监测台账,协调解决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问题;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近4000亿元。
做好重点工业项目跟踪服务,编制“双百工程”重点项目计划,今年78个项目列入南京“双百工程”重点项目计划,全年完成投资149.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8.3%;工业投资全年完成240亿元。推动产业用地高质量利用,完成9个用地项目的联合审核,面积464.5亩。全力推进扬子—扬巴轻烃综合利用与新材料项目。
强化小升规企业培育,通过强化政策引导、深化梯度培育、优化精准服务,全力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工作,全年预计净增规上工业企业60余家。
持续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聚焦优质产业链提质增效
进一步优化产业链推进机制,印发《2022年江北新区优势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考核细则》和《江北新区推进优势产业链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统筹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工作。八条产业链实现平稳增长,其中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新医药与生命健康、智能制造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预计增速超10%。积极推进与浦口集成电路协同发展,牵头制定并印发《江北新区与浦口区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关于促进集成电路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若干措施》。牵头推进应用场景发布,聚焦产业链创新发展和示范应用,2022年共发布144个新应用场景,其中15个入选2022年南京市优质场景;共有20项创新产品(累计54项)纳入《南京市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
加快构建“3+3+X”现代产业体系,牵头开展江北新区“3+3+X”产业发展研究,激发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轨道交通三大优势产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新活力,推动集成电路、生命健康、高端现代服务业三大新兴产业能级提升,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方向布局一批前沿技术,发展未来产业,布局新产业新赛道。牵头开展江北新区、浦口区两区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课题研究;新区成功入选首批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地区。
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工作,积极布局数字经济
出台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印发《江北新区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江北新区成功入选省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中央商务区获评省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试验区;研创园积极创建江苏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先导区,已获2022年度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江北新区元宇宙生态创新联盟”正式成立。
大力推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印发《江北新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组织举办制造业“智改数转”江北新区专场培训活动十余场,完成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诊断企业220家。南钢入选国家级智能工厂,先声药业、中车浦镇入选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扬子石化入选省级5G全连接工厂,安元科技入选工信部“第一批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平台名单”,新材料科技园获评2022年度“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成功申报“智改数转”服务商和实训基地8家,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家(金恒信息),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家(金恒信息、中车浦镇),省级上云企业23家,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6家。
2022年建设完成5G基站679个(累计开通2601个);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移动紫金的综合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已上线(累计上线5个),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基础平台目前已完成部署,正在加快与顶级节点对接测试。从技术创新、生态构建、商业推广、开源建设、人才发展等方面,推动华为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持续发展。
不断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强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
2022年新增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1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累计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累计1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1家,数量续创历史新高。
强化对企精准服务,牵头举办“金融赋能强产业 政企同心开新局”江北新区高成长性企业金融服务专场活动,打造“企航江北”企业服务品牌,深化“服务企业·面对面”大走访,累计走访企业1410家,收集问题建议616条,解决率超九成。牵头召开高成长性企业、集成电路、数字经济企业家座谈会,全面梳理问题诉求,积极协调办理并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开展工信系统引才计划工作,面向新区规上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高企等用人主体广泛宣传发动,新区完成数量和质量名列全市前茅。组织实施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
强化项目申报服务,举办省、市工信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培训会等活动,给予企业申报培训指导。2022年共100个项目获得省、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累计2.66亿元。开展2015-2021年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软件类江北新区67个项目专项核查。组织开展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工作,康友医疗、美辰微电子等11家企业获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南京百敖软件、荣泽信息科技获评省级软件企业技术中心。
抓好疫情防控,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重磅打造国内首个以自主创新工业软件为主题、迄今规模最大的工业软件主题展馆,参展企业约200家,吸引了中国船舶、南钢集团、中车数字等龙头企业领衔的众多大型智能工业企业现场集中展示,全面呈现我国工业软件自主创新研发取得的阶段性发展成果;分论坛流程型行业工业软件创新应用示范推广会上分享了江北新区南钢5G+无人机场景案例、基于区块链的小区自治应用服务场景、扬子江私募股权基金区块链监管场景三个优质实践案例。
2022年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期间组织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以及南钢、北联国芯等多家智能制造重点企业现场展示,充分体现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期间上报7个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12.5亿元;积极组织26家企业参加线下展览、200余家企业参与“云上展”,工信部、江苏省领导莅临南钢展位参观,深入了解南钢数智化发展情况,勉励南钢加快数智化转型高质量发展。支持江苏省智慧城市促进联盟承办2022智慧江苏发展论坛,推动江苏信息化建设发展再上新台阶。
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强化企业疫情防控责任,牵头新区疫情防控企业专项组工作,压紧压实企业疫情防控四方责任,切实做好企业疫情防控工作。
强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按照“四不两直”原则,加大企业一线督查及风险隐患排查,累计督查工业和信息化企业208家次;督促各产业平台、街道对辖区内工业和信息化企业疫情防控、生产运行、安全生产情况开展全覆盖式督查,督促企业做好问题整改,形成闭环。
为企业开具货运车辆通行证1200余张,发出协调函件30余份。成立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作专班,建立起企业供应链专项服务响应机制,针对企业反映的诉求问题,建立“受理—办理—反馈”闭环工作流程。
在企业自查基础上,安排专家组对 “一企一策”进行重点复核,对查出的问题推进整改,同时对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前期“一园一策”整改完成情况进行重点回顾和检查。
牵头签订2022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深入开展“两会”“十一”“二十大”“国家公祭日”等活动期间督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截至目前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工业企业40余家,发现问题130余条,均已完成整改。学习贯彻15条硬措施和新区70项工作任务,积极组织局主要领导开展安全生产宣讲,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月相关活动、百日攻坚、“治本攻坚”大会战、安全生产大检查相关工作以及动员“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等系列活动。
2023年,经济发展局工业和信息化办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推动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扎实推动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科学研判工业经济运行趋势,密切跟踪新区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回补产能、提质增效;加快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强化资金、土地、规划等要素保障,推动快建设、早投产。
二是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建设 “3+3+X”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增强新材料、高端制造装备、汽车及轨道交通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卓越提升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新兴产业发展能级,积极抢占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未来产业先发优势。
三是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信创产业发展,加大省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先导区建设支持力度;全面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争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四是创新高效服务培育更多优质企业,强化规上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围绕在库企业抓增长、达标企业抓入库、规下企业抓培育、临退企业抓帮扶,加强专题培训和政策扶持;强化对企精准服务,持续打造“企航江北”服务品牌,结合“服务企业·面对面”大走访,不断提升企业服务效能。
通讯员 梁菊华 全媒体记者 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