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3年03月03日
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育英二外“牛校”科技养成记

2023/3/3

本报讯 “准备好了吗?开始!”“最后1分钟……35秒……”

在南京(大厂)民办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的Vex机器人工作室里,一场EDR机器人之间的抢飞盘大赛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学生们灵活地操纵着手柄,目光如鹰隼般紧盯着场内纵横穿梭的机器人……大家正在为最近的机器人竞赛做最后的调试和准备。育英二外的这间工作室不仅充满了学子们的汗水,更是孕育了无数奖项。今天,我们的“牛校”科技探访之旅就从这里起步。

初印象:“可真牛啊!”

“时间到!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吗?”EDR机器人训练赛刚结束,指导老师郭荣辉便问道。

“是编程问题。”一位学生率先回答。

“对!去调整!”在郭老师的指导下,一百多平的工作室瞬间被学生的火热干劲点燃。

“刚刚那些机器人负责循线投篮,到正式比赛的时候,还需要我们的‘金陵之韵’机器人在旁演奏,二者要相互配合。这次比赛还新增了一个细节,就是要让机器人的手臂和头部规律摆动,要让他们跳起舞,这个我们还在编程设计。”学生郭天宇介绍完毕,便闷头研究起了代码。

然而,工作室内最吸引人的不仅仅是充满科技感的EDR机器人和浓厚的科创氛围,还有铺满一整面墙的荣誉奖项,个人奖、团队奖、学校奖……共计百余项,令人不禁赞叹:“可真牛啊!”

从2013年引入机器人,到如今收获诸多奖项,十年,育英二外的科技教育由零起步、不断生长。

有“牛师”:跨界整活,见证成长

说起育英二外的科技教育,就不得不谈及郭荣辉——一位生物老师,却跨界“调理”起了机器人。在育英二外科技教育的成长之路上,郭荣辉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

别看郭老师现在是“星光导师”,一开始他在机器人方面也是“门外汉”。“当时在学校的委任下搞起了机器人,正好对科技也感兴趣,遥控、编程、英语……都得自学,边学边教。” 郭荣辉说道。总之,不会的就一点点学,缺少器材就一样样添置……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郭荣辉带领团队在市赛中抱回了五六个奖项:“振奋啊!第一次参赛就有这样的成绩!”

2016年,学校准备建立机器人实验室,但场地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当时教室紧张,没有地方做实验,我们就在一个闲置区域弄,道具只能放在地上。”经过协调,最终学校将室内篮球场旁边一百多平方米的区域开辟出来,成立了Vex机器人工作室,机器人和钻研科技的师生们总算安下了“家”!彼时工作室内没有空调,六七月份,大家被闷得汗流浃背也毫无怨言,一心只顾着实验。

如今的育英二外,不仅有了配置完善的机器人工作室、专业的师资团队和体系化的校本课程,还购置了乐高EV3、WER、EDR等多样机器人,孩子们的科创发展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育“牛人”:为学生引好路

2015届毕业生小吴曾经是个妥妥的“后进生”,但在学校的支持和郭荣辉等老师的引导下,他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科技特长之路。凭借作品“LUSB FLASH存储盘”,他获得“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金奖,毕业后作为交换生出国交流学习,并成为兼职数据系统技术员进入美国苹果公司。近年来,育英二外还有十余名学子以科技特长生身份考入南师附中、金陵中学等名校。

一直以来,育英二外坚持将机器人教学与创新教育、STEM教育有效整合,通过科学艺术节、创新教育社团等进行科学普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动手动脑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人才的选拔。

育英二外相关负责人刘学俊表示:“学校正在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合作开设无人机和智能车社团,进一步提升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努力点亮孩子的‘科技梦’。”

在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中,育英二外先后获得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基地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等称号,学子们获得的奖项不胜枚举。在科技教育这场比赛中,育英二外的全体师生都在全力奔跑。

全媒体记者 张玉莲 李凤琴

通讯员 岳明珍 陈佳丽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推行“轻违法微处理” 浦口:不让企业因“轻违法”而“伤筋动骨”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118.195.242.119/content/2023-03/03/002101.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