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塘:科技助阵绿色发展,打造“智慧农业”
2023/3/3
又是一年春光明媚时,春耕在即,农田里一派欣欣向荣之景:鲜香的生态稻米、美味健康的菜籽油、入口香脆的禾香锅巴、芳香多汁的草莓、营养滋补的花香藕汁、绿色生态的本地咸货……这些优质农产品已经成为江北新区农业经济发展上的一张新名片。而在这背后是新区独有的自然资源和科技力量。
紧邻滁河,马汊河穿境而过,井字河贯穿长城圩,江北新区葛塘街道拥有着8000亩水稻田、3000亩水面,水源丰沛,鱼肥稻香。这里不仅有优越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有科技力量助阵农业绿色发展,打造“智慧农业”模式,为乡村全面振兴筑基赋能。
今年2月,葛塘街道荣获“2022年度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农区街镇高质量发展评价发展奖”,这幅生动的美丽乡村画卷,又美出了一个新的高度…… 通讯员 秦思
“慧”在创新 发展数字乡村治理
“来投票了哦!”葛塘街道官塘河村船王余组的小广场上,随着第四网格的网格员一声呼喊,队长王长友和几位村民代表围拢而来,在研发人员的指导下,开始注册登录“智通链”微信小程序。
什么是“智通链”?
以往,村民们想反映问题总是要一趟、两趟地跑到村委会,如今只需要动一动手指、点一点屏幕,就能在手机上完成表决。葛塘街道探索开发“智通链”——以“三资”监管、“三务”公开、村务议事、民主表决等村民关心的场景为突破口,搭建的基于区块链的农村治理平台,让村民更加主动参与基层治理,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真正做到村务、党务和财务公开,盘活农村“沉睡”资产、闲置资源,助力农民增收。
现场,第四网格的12户村民代表直接通过“智通链”微信小程序为沟渠硬质化工程投票,原来需要纸质手写签字的“一事一议”项目表决,现在村民刷脸验证身份后,通过移动终端即可完成投票。最终,12名代表全部赞成该项目。这是葛塘街道“智通链”项目开展以来举办的链上第一票投票活动。
“时代进步了,农村也在紧跟潮流。通过这个小程序,我们也能随时随地参与村里的大事小事,很方便。”王长友赞道,不仅如此,有钱进了账户,自己也能第一时间收到通知,账目明细一清二楚。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将数据赋能,运用于农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大胆实践。江北新区努力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牢牢把握数字化新机遇,切实创新治理方式,不断丰富治理内涵,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为新时代乡村治理赋能。
“慧”在技术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春耕在即,接待寺社区的种粮大户许昌国一早就来到地头,和妻子一起忙着调制农药,给小麦田治草。在他家的一大片麦田里,刚刚越冬的小麦长势喜人,在阳光下泛着青绿,一片盎然生机。
许昌国在葛塘租地种粮已有20多年,目前种植的小麦有150余亩,“现在国家的惠农政策好,我们种粮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许昌国笑呵呵地说,近年来实现了种田机械化,自家购置的机械有育秧机、插秧机、收割机……农忙的时候,除了和其他种粮户之间互帮互助,还会雇佣当地的农民,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一架无人机缓缓飞起,时而快速前行,时而缓缓转弯,几个熟练的动作之后,便稳稳地悬停在距离农田1米左右的空中,农药桶中的药水缓缓喷出。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力,减少人力、财力损耗,街道利用无人机对农田进行农药喷洒。“一般情况下,20亩左右的庄稼,15分钟就能喷洒完毕。”负责喷洒农药的工作人员说道。
“人工打药成本高,有了无人机喷洒,我们还省时省力!”种植户们对无人机的投入使用赞不绝口,既提高了农作效率,又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收入。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街道通过3000亩高标准农田、3000亩耕地质量提升、高标配套等项目推动辖区粮食生产规模化、连片化、绿色化、优质化发展,采用生态控草,机插秧定量栽培,绿色防控,全程科学化、科技化种植,确保水稻绿色高质。目前,街道已成功创建省级绿色水稻基地、绿色小麦基地,为街道绿色发展打好“底色”,确保丰产丰收。
“这种是‘昭和’,这是‘大正’,这种黑白花纹的叫‘白写’……”在鲤跃锦鲤养殖基地的育苗选苗温室,成群结队、颜色花纹各异的锦鲤在水中嬉游,介绍起这些锦鲤,张卫东如数家珍。鲤跃锦鲤养殖基地位于长城村,占地120亩,包括育苗选苗区、养殖区、农牧区、观赏区、景观配套区等。
在基地,锦鲤的喂食有自动投食机,工作人员只要打开开关,投食机便会将适量的鱼食投入池中,锦鲤们听到机器响动,便会成群游向水面,享用食物。由于锦鲤养殖对水体氨氮含量有严格要求,养殖区域还配置有增氧器,24小时监控,最大限度实现生产自动化,为锦鲤健康茁壮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和保障。后期,基地还将继续投入温度传感器、氨氮传感器等设备。
“慧”在产品 打造农业特色品牌
在打造农业特色产品上,葛塘街道引进了“南粳46”“宁香粳9号”品牌优质稻的栽种,高标准农田产出的禾香稻米自上市以来便深受消费者喜爱。从培秧到水浆管理、人工除草,收割后低温烘干,每一粒大米籽粒饱满,有着天然的米香,口感软糯,味有回甘。
为带动广大群众从“单打独斗”转变为“合作生财”,街道健全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扶持,培育了官塘河村、长城村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社)——江北新区寻味官塘绿色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江北新区葛塘街道长城村莲梗种植专业合作社。
两个村以农家独特风味的食材为主,创建“寻味官塘”“莲梗”品牌,为农家草鸡蛋、咸货、酱菜、菜籽油、藕汁等农副产品赋予文化含义,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把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市场化。
打造农业特色品牌,亮出经济发展名片,强产品,也要强项目。在鲤跃锦鲤养殖基地,不仅能买鱼,还能赏鱼。基地特加入休闲旅游元素,采用别具特色的仿古式建筑和园林式绿化,建起专门的观赏区,游客可近距离观赏锦鲤。
张卫东坦言,最初选择这个行业是由于自己对锦鲤的喜爱,鲤跃锦鲤养殖基地不仅是一个产业,还是锦鲤文化传播的平台,他希望创建锦鲤兴趣社区,供鱼友们实时交流自己的养殖经验。
如今,鲤跃锦鲤基地与毗邻的小头李家庭农场、千禧万福家庭农场等项目串点成线,成为了葛塘乡村休闲旅游的一个重要板块,以组团式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