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打+市场管+联动查”模式 春季护鱼,新区在行动
2023/3/10
为响应二十大“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捕”的要求,近期,由江北新区经济发展局牵头,联合宣传和统战部、市场监管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公安分局及七个街道,采取“水上打+市场管+联动查”模式,在新区范围内开展了长江禁捕“春季护鱼”专项行动。同步启动防范打击以长江刀鲚为重点的非法捕售专项行动。
如何打,如何管,哪些区域禁捕禁钓,哪些区域禁钓,垂钓爱好者的哪些行为是越线的?记者带着一系列问题采访了新区禁捕办相关工作人员。
全媒体记者 杨彩红
通讯员 张曙
把好水上关 人防+机防 织密防护网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水生生态库,江中400多种鱼类有180余种为长江所特有,其中包括以刀鲚为代表的“长江三鲜”、中华鲟等名贵珍稀物种。目前正值长江流域鱼类洄游的繁育期,也是长江刀鲚非法捕售易发高发期。江北新区长江干流岸线从五桥至划子口船闸,以及各入江河流入江口上溯至1公里或上溯至闸口段为禁捕禁钓区域,各部门人员通过水陆并行的方式,出动执法船艇和车辆,对新区禁捕岸线进行日常巡查,打击非法捕捞和垂钓行为。
长江禁捕是贯穿全年的持续性工作,除了春季行动外,还会以“人防+技防”方式开展日常检查,由专人水上巡查,同步无人机上空巡视。另外,长江主岸线上均安装了摄像头,工作人员通过禁捕办后台屏幕,便可实时监控江边的情况。
“现在我们与江北新区科创局联合,通过相关的算法进行捕捉检测,一经发现有非法捕捞和垂钓行为,会第一时间联系相关区域所在的街道,立即进行现场响应。”
另外,技防工作还包括在重点区域设置大量人体感应喇叭作为补充,感应到有人经过,就会有声音提示:“此区域为禁捕区域,禁止捕捞垂钓!”
把好市场关 不销售 不经营
长江渔业生态保护,不仅要禁止捕捞还要管住市场。为了守好市场关,2023年以来,江北新区市场监管局共出动121人次,84车次,检查了185家次农贸市场、餐饮店等涉渔场所、查看24家次渔具店。
工作人员对水产品市场开办者和销售者进行检查,重点查看是否严格履行主体责任,是否留存产地证明或者进货凭证,有无采购或销售禁捕水域非法捕捞渔获物以及无溯源凭证、来源不明的水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重点查看餐饮服务场所店招、牌匾、名片、菜谱、点菜单、宣传单是否符合要求,是否以“长江野生鱼”“长江野生江鲜”等为噱头进行宣传,有无出售“长江野生鱼”“长江野生江鲜”等相关菜品,是否留存水产菜品的进货渠道和凭证;重点查看渔具店是否持照亮照经营,是否发布有关禁用渔具违法广告。
在检查过程中,新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向市场开办者、水产品经营者、餐饮服务单位及渔具店从业人员了解长江流域禁捕、禁售相关规定的知悉程度,检查在醒目位置有无张贴禁售公告、承诺书、倡议书及长江禁渔的宣传标语,通过强化宣传工作,帮助市场经营者从思想上建立起不销售不经营的意识形态。
把好群众关 强化意识 合法垂钓
意识形态的建设非一日之功,日常工作中,执法人员通过上门入户宣讲、“面对面”宣传《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引导经营主体提高责任自律意识,诚信守法规范经营。发动辖区农贸市场、餐饮单位、沿街商铺、药店等经营主体,利用户外电子显示屏或在醒目位置张贴禁售公告、承诺书、倡议书,及长江禁渔的宣传标语等方式加强长江禁渔工作宣传。
不销售、不购买、不食用、不经营野生长江鱼是每个人为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长江保护法》《渔业法》中明确了对从事非法买卖违法行为的处罚。
“新区在长江岸线布下了几十个摄像头,监控大屏每天都有专人在岗,大数据中心分析研判,还有无人机不定期航巡。当有体感喇叭提醒‘禁止捕捞、垂钓’时,就意味着你可能正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工作人员提醒垂钓爱好者,新区全域公共水域禁止捕捞,长江禁捕区域以外可以进行单人单竿单钩的娱乐性垂钓。
江北新区通过监管、巡查、宣传等种手段努力营造“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长江野生鱼的良好社会风尚。新区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鱼类种类和资源量逐步提升,长江江豚数量有所回升,群众曾在江边多次观察到江豚,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向好态势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