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玲:“爱管闲事”的“公厕管家”
2023/3/14
本报讯 过去曾有人说,公厕就得闻味儿找,哪条路味儿重,哪条路上有公厕。如今这种笑谈早已成为过去。以大厂街道西厂门的公厕为例,不仅在外面闻不到味儿,即便走进去,也只会闻到淡淡的清香,这是吴玉玲工作的地方。公厕人每天人来人往,很多“马大哈”都会落下随身物品,为了等失主,吴玉玲往往都顾不上下班;遇到腿脚不便的老人,吴玉玲总会主动搀扶一下……这位“爱管闲事”的“公厕管家”,用自己的耐心、细心、真心、爱心,让如厕这件小事变得舒心无比,成为周边群众交口称赞的“活雷锋”。
“这活不累,就靠勤快”
吴玉玲今年50岁,是南京绿环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的公厕保洁员,在这个平凡岗位上已经工作了整整5年,她管理的公厕位于大厂街道西厂门,两个卫生间加一个管理间就是她每天辛勤耕耘的“一亩三分地”。
公厕每天客流量很大,服务的人群中有附近的居民商户,还过往市民,工作量相对较大。每天清晨6点,吴玉玲普通又忙碌的一天就开始了,穿好工作服、通风、消毒、清除水渍、擦拭浮尘……吴玉玲每天把每个卫生间收拾得一尘不染,井井有条。
“这活不累,就是靠勤快,平时勤打扫勤收拾就不会有味儿。”记者看到,吴玉玲干起活来时,拖把、抹布这些清洁工具从不离手。有些拖把够不着的死角,吴玉玲就跪在地上用抹布擦。“像水龙头和台面的缝隙、厕位的内壁凹槽,这些地方都容易有污渍,有污渍就会有异味,要格外注意清理。”吴玉玲说。
尽管每天不是在擦地、擦门窗,就是在擦蹲位、擦便池,但吴玉玲身上的保洁服洗得干干净净,干活时戴的套袖也是只旧不脏,一看就是利索人儿。吴玉玲说,保洁员的工作需要耐心、细心,没什么诀窍,只要勤快一点,就能克服各种困难。
学雷锋一直“在线”
“公厕保洁的工作内容很简单,真正需要多去留心的,都在公厕来来往往的人身上。”吴玉玲说,公厕地处大厂街道老城区,周边大多是附近居民,老年人偏多,吴玉玲都会多留心,在他们进来之时提醒脚滑,或者主动搀扶一下,遇到轮椅爬坡的时候,吴玉玲都会连忙走出来帮忙推一下。
“我家里也有老人,所以更能体谅他们。”吴玉玲介绍,与自己同住的婆婆因为脑梗常年瘫痪在床,需要细心照顾,所以她更能够设身处地为居民着想,久而久之,大家都熟悉了吴玉玲,每每进来都喜欢友好地打上一声招呼。
除了这些轶事,吴玉玲还有许多拾金不昧的经历。每年光手机就要捡到十多部,钱包、身份证、钥匙更是不计其数。每一次她都会仔细保管,等待失主前来认领。今年以前,吴玉玲曾在新华路小学公厕工作,期间捡到过一套乐器小号,吴玉玲及时汇报公司,然后精心保管,多方找寻失主。一周之后终于等来了前来碰碰运气的一对母子,这对母子惊喜之余,对吴玉玲的敬业精神及拾金不昧的品德给予高度肯定,并赠送了一副锦旗。
扫“靓”城市,点亮人心。吴玉玲始终怀揣一颗爱心,碰到需要帮助的人,尽己所能对居民给予帮助,在平凡岗位中诠释雷锋精神,传播着正能量。
干最脏的活,做最美的人
在公共厕所里吃午饭,是种什么体验?这件让人连想一想都不愿意的事,吴玉玲几乎是天天如此,吃饭也不离岗,原因只是希望能更方便地服务如厕者,让公厕管理“不要空窗”。“习惯了为大家做好服务,感觉一天也离不开。”吴玉玲早已把这里当成“第二个家”,一年365天都“钉”在公厕保洁岗位上,把自己对生活的朴素感情也融在这份保洁工作中。
自2018年踏入公厕管理岗位后,吴玉玲深知公厕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之一,树立文明形象,服务好每位市民是我们“公厕人”的目标。可能对于步履匆忙的行人,没有人会过多留意她,但当大家感受到整洁舒适的如厕环境时,心里已经给这座城市贴上了美好标签。吴玉玲说,这就是她坚守的意义。
职业习惯使然,在非工作时间,吴玉玲也保留着一些职业病:看到垃圾会清理一下、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几年下来,吴玉玲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很满足,与居民的相处之间处处传递着善意和温暖。吴玉玲表示:“反正我们都是小老百姓,该我们做的就要尽职尽责,将心比心嘛,万一自己遇到麻烦事情了,也会急的。”
作为“城市美容师”,吴玉玲将公厕保洁员这份工作诠释得至善至美,她用质朴和行动守卫着平凡的岗位,用实际行动传递着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多次被单位授予“先进个人”“榜样之星”等荣誉称号。
全媒体记者 韩正莲
见习记者 王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