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3年03月31日
江北文韵
上一版 下一版

老街馄饨

2023/3/31

□ 江北新区/方塘

如果不是友人领着,我很难找到这家位于老街的馄饨铺,连个名字都没有。铺子跟老街一样老旧,不大,五六张桌子,土锅土灶。如果不是门框上贴了两张收款码,当我踏进门的刹那,真以为自己跌入了二十年前的时光里。

中午食客不多,我们点了两碗馄饨。我尝了一口,唇齿生香。汤呈酱色,榨菜丝点缀其中,汤面上撒了点葱花。馅量适中,既不是蜻蜓点水,让你去腹诽生意人的精明,也不是喧宾夺主,特别这馄饨皮,顺滑,柔韧。友人冲我示了个意,说:“你看,这家馄饨皮是手工擀制的。”我一听,差点惊掉下巴,现在居然还有手擀馄饨皮?于是赶紧放下碗,走到案板跟前。

这是一家夫妻店。擀皮的是男主人,五十出头,面目清朗。女主人寡言,负责灶上的活,空闲的时候拿一粉扑,男主人擀一轮,她就在面皮上扑一层粉,配合得非常默契。此时案板上的面团已变成了一匹“布”。男主人告诉我,面团做成皮,一般要一个半小时,中间经过七次擀制。满足了初步的好奇心,我回到座位上继续吃馄饨。此时进来一个中年男子,径自走到座位上,“下碗馄饨。”俨然是熟客。

我吃着碗里的馄饨,眼睛瞅着案板上的活。“老板,你擀一批要下多少碗?”“100碗。”“一天要擀几批?”“两批,我手上擀的是准备下午用的。”下午用?我看看店里不多的食客,满脸狐疑,以我的经验,这种乡镇小吃店,一般做的是早市。“那能卖得完吗?”刚进来那位食客立马接过话,“不愁卖不完的,下午三点钟左右来吃的人很多,大都是从老街搬离出去的老人,睡完午觉来吃个晚茶,还有一些做生意的也会过来。你看看我,为来这吃碗馄饨,从新区那边跑了很远的路,我就喜欢他家馄饨,别人家的馅再多,我还是觉得他家的好吃。”然后这位食客话锋一转,冲着男主人说:“哎,我跟你说,你把店搬到新区去,生意肯定更好。”男主人说:“我在这老街上做了二十多年了,都是老客,我一走,老街就更冷清了。这条街上很多年轻人都是吃我馄饨长大的,现在他们寒暑假,或者已经工作的节假日回镇上,都要来我这店里吃馄饨。”

旁边的食客吃完起身离开了,女主人过来收拾桌子,我惴惴不安地问她:“你们这个店会一直开下去吗?”女主人说:“不一定哦,如果儿子结婚可能就不做了,去带孙子了。”那位食客又接过话,“她儿子可了不得,我们镇上唯一一个考取北大的。”语气甚是骄傲。我对这家馄饨铺更多了一层膜拜,问:“你们没有带徒弟吗,把这手艺传承下去。”男主人接过来说:“这活很辛苦的,很少人会愿意干,每天凌晨三点多就要起来,五点半就开始下第一碗馄饨了。”听完心中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吃完馄饨我又来到案板前,这匹“布”比我之前刚看到的又多了很多层。“老板,你怎么判断皮是擀好的呢?”男主人说:“如果看到案板上的花纹就是好了。”然后指着中间一小块说:“你看,这地方看不到,我还得再出个细。”馄饨皮终于擀好了。刚擀好,女主人便递过来一把刀,这种浑然天成的默契,没有二十多年的风雨相伴是无法达成的。看着摞在案板上四四方方的馄饨皮,我感觉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

跟友人离开馄饨铺不久,我忽然想到还有一个问题忘了问了,用机器做馄饨皮既省时又省力,为什么要用手擀?紧接着我又庆幸没有问这个愚蠢的问题,很显然,机器跟人最大的区别,是温度。人有温度。男主人掌中的温度还饱含着对老街深深的眷念,所有这些都融入在老街馄饨独有的味道中,这种味道一点一点驻扎在老街人的唇齿之间,历久弥香。

上一条:母亲的银镯子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118.195.242.119/content/2023-03/31/002422.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