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3年03月31日
特别策划
上一版 下一版

这些“医”瞬间的定格,你为哪一帧动容?

2023/3/31

白衣与口罩,是他们的盔甲;用生命守护生命,是他们的初心;他们随时听候生命召唤,工作无比神圣却也异常辛苦。3月30日是“国际医生节”,让我们停下忙碌的脚步,用心驻足感受他们最真实的瞬间,致敬新区这群默默奉献的“白衣天使”,祝福并读懂他们。

全媒体记者 陶醉 韩正莲

▲在南医大四附院儿科医生相东晓的抽屉里,常常备着几个精美的小玩具,遇到就诊的孩子哭闹或害怕时,她常常会采用做游戏的方式,调动孩子们的兴趣,消除孩子们对听诊器等医疗器械的心理恐惧。

▲踏上“风火轮”,炼成“特种兵”。南医大四附院120急救医生李萍有一项“神技”,即使小睡时也能保持“在线”状态,只要同事叫她,她都能迅速响应、无缝衔接。

▲接诊、问询、救治、解答、叮嘱……南医大四附院抢救室医生汪建伟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由于工作量大、说话多,嗓子已经沙哑了一个多月,他依然忍着喉咙的痛楚,尽可能用清晰的发音和患者讲清病情。在汪建伟看来,相比于这点小伤病,他更在乎的是患者的安危。

▲“好的,马上到!”接到紧急会诊通知后,南医大四附院心血管科医生杨文学一路小跑着赶往重症抢救区。“早一秒参加会诊,患者就能多一份生的希望。”他的工作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忙碌了大半天,南医大四附院急诊科医生滕瑶终于有了片刻的休息时间。他化身“干饭人”,在休息室里狼吞虎咽起来。对滕瑶来说,能这样坐着吃完一顿热饭是件幸福的事儿。在平时,他常常扒拉几口饭菜就要赶回工作岗位,有时一顿饭分两三次才能吃完。

▲早上出门时,孩子还没醒;晚上回家时,孩子早已入梦。忙碌的日子里,南医大四附院急诊科医生陈远志几乎忘了自己还是个父亲。“宝贝,等爸爸有空了,带你去爬山!”陈远志抽空给孩子打了个视频电话,隔着屏幕,父女俩许下了共同的小心愿。

▲“有时连喝口水、去趟卫生间的时间都抽不出来。”南医大四附院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抢救治疗的“第一关口”,病人病情往往变化迅速、复杂,每一次接诊都是在与时间赛跑和生命竞速。从早晨8:00开始,连续高强度工作9个小时后,任家磊终于顶不住困意,坐在走廊的椅子上打了个盹儿。

▲沿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3年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正有序开展。一名中医正在为老年居民提供健康饮食建议,并贴心送上有安神定志功效的香囊。

▲沿江街道很多老年居民和慢性病患者都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刘大夫的忠实“粉丝”,他还常常到小区“摆摊”,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为基层群众提供坚实“医靠”。

▲“每一位病人都是‘亲人’。”南医大四附院病房医生奚春红爱笑、温和,让病人倍感温暖和安心。但走出病房,奚春红其实也是一名病人,她患有严重的颈椎病,需要常常按压缓解疼痛症状。

▲这里全年无休,24小时灯火通明,“脚踩风火轮,说话连珠炮”是她们的共同特点。作为南医大四附院急诊科的“统帅”和资深专家,刘红梅(右)总是冲在最前线,绷紧的神经随时要对不同的意外作出判断、应对和处置。

▲随着夜幕降临,中大医院(江北院区)重症医学科依然灯火通明,忙碌的主治医师张东星仔细查看着每个床位的监测数据,及时处理每一个异常指标,精细化管理每一个细节,做好重症病人健康的“守门人”。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118.195.242.119/content/2023-03/31/002455.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