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戴上AR 眼镜,看“天问一号”发射
2023/4/14
本报讯 探测火星,我来讲解发射!美化生活,我来动手制作!大千世界,我们一起来探索精彩!在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老师发起科技课题,学生进行思考、操作、总结。走进科技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学生的全情投入。
“天问一号”发射,我来主导
“‘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离开地球。接下来进入太空,经过月球、水星、金星、太阳、来到了火星附近。到达环火轨道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围绕环火轨道进行环绕运行。”
在四年级的Scratch主题游戏设计课上,老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AR具身体验活动,引入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的游戏创作。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整个发射过程。其他学生佩戴AR眼镜,认真地看着大屏上“天问一号”从发射离地到环绕、着陆和巡视火星的全过程。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收集大量素材,了解了“天问一号”环绕火星的运动轨迹。当老师请同学利用VR技术再现“天问一号”的发射过程时,大家踊跃举手演示。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的科技课堂,主体是学生,老师是启发者,学生“以讲代学”,以输出倒逼输入。AR、VR作为技术依托,能够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吸引学生学习,但教学的目的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课程本质,培养学生利用技术的能力。
公园凉亭,我来美化
用科技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提升生活品质是学习科技的最终目的。信息课上,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家门口”的公园凉亭如何改善才能带来更好的体验?学生积极建言献策,有的说安装空调或书架,有的说安装感应灯……一番讨论后,课程主题出来了——公园凉亭与感应灯的安装制作。
找传感器、找灯带、搭结构、3D打印、凉亭门廊激光雕刻……一系列工作后,操作融入了Scratch编程语言。每一步操作,老师都首先启发引导,请学生来回答互动。最后整合信息时,大家思路清晰且完整,个个都是实操小能手。后来得知,这批“小能手”是学校少科院里的“小研究员”。
学校少科院从2020年成立至今,聚集了几百名这样的“小研究员”。学校年轻教师组建教育团队,通过精心备课、课程模拟、课后复盘等方式打磨出内容丰富的科技课程,以成熟的教学方式,带领着这些技能与思维并进的“小研究员”们朝着科学梦前进。
科学长廊,我来体验
课堂上的内容丰富多彩,课后的科技社团创意十足。学校少科院借助课后服务,聘请校内外团队,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打造了创意纸飞机、无人机、创客、编程、机器人等科技特色梯队社团,让学生领略不同领域的科技应用。
为了将科技元素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校将科学廊道设在了教学楼走廊,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就可以进行实践操作。“镜面立方体”“骨传导”“画五角星”等器材让学生了解物理学领域光、声音等内容,为学生下阶段的学习打好认知基础。
另外,学校结合新区产业优势,让科普报告走进校园,开展“走进‘芯’世界”“导弹科普”等讲座,极大地开阔学生的科技视野。
种下科技种子,收获科技硕果。仅2022年,学校就有200多人荣获国家、省、市、区一二三等奖,近500件作品在校内外平台展示,两人获得2022年少科院论文评比一等奖,多位老师被评为区优秀科技辅导员,学校少科院也在年度考核中获优秀等级。
让科技凝聚力量,用思想改变行动,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的老师们真正做到用技术服务于课堂,让AR/VR与各个学科不断碰撞出高效有趣的课堂。
全媒体记者 杨彩红
通讯员 岳明珍 陈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