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作文
2023/6/20
我与江北在一起
南京江北新区实验初级中学七(1)班 李泽宇
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老山上,望着那青与绿的交融、古老的山脉,苍劲的古树,森林清新的空气和幽静的环境,颇有一番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意境。正当我张望时,我被阳光融化,又成了一滴水。
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在小溪中与鱼儿欢快玩耍,在瀑布里和水大声歌唱,在高山上我敞开喉咙大声呐喊,释放着我一路的感叹。一路上,我看见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后来我才知道那叫法国梧桐;我还看见了许多树丛开满鲜花,他们争奇斗艳,竞相开放;梧桐树的飞絮漫天飞舞,我不由得吟起“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这是多么唯美的意境啊,是他们构成了这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我跳着跳着穿越时空,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今南京江北新区处于楚、吴、越的交界地带,是三国的争战之地。这时候,一个叫做棠邑的地方诞生了。看到了三国时期,孙权选择在南京建立都城,也对南京江北地区产生深远影响。看到了布满历史痕迹的明城墙,还看到了朱自清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我望着那背影,眼中充满了感动,父亲对儿子的爱,是那么深重,是那么真挚。
今日的江北新区日新月异,我望着那现代化的地方,总感觉是那么的不可思议,这真的是以前的江北新区吗?我不禁反问道。我望着那繁华的街道、耸立的高楼、飞驰的汽车,还有那绿树成荫、百花盛开的公园,我不由感叹道:“真美啊!”
我流着流着就流到了长江边上,突然有一艘货轮从我身上驶过,我一抬头,望见了一艘又一艘的货轮。这时一阵笑声吸引了我,我扭头望去,看到一孩童正在江边嬉戏玩耍,那欢快的笑声、灿烂的笑容使我惊叹:江北新区带给大家的欢乐真是无穷啊!我放眼望去,看到了绿树丛荫的绿化带、开满鲜花的花坛,还有那叽叽喳喳的鸟兽鱼虫,不管人还是动物还是植物,在江北新区都很快乐。我继续沿着长江向下流……却永远忘不掉这个使我震撼的地方——江北新区。
江北新区在发展,从历史的争战之地到现在的现代化国家级新区。那高耸入云的建筑,那宏伟壮观的长江大桥,那郁郁葱葱的城市绿化,使我心驰神往。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中都含着骄傲自豪的目光,我由衷地感叹这盛世的美好。
我是一滴水,继续流向其他地方,看看我们现代化的祖国……
指导老师:方旭花
桥北菜场的前世今生
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七(19)班 王馨淼
“宝贝,你去帮忙买个菜呗,家里没菜了。”妈妈躺在沙发上,一边看手机一边对我说。“哦,好吧。”我不耐烦地答应了,拿着自己的零花钱出门了。
刚到菜市场门口,我惊得下巴都合不上了,我用力揉了揉我的眼睛,希望眼前的景象不是真的:菜市场地面上到处都是积水,散发的臭气;垃圾堆积成山,干湿垃圾都没有分类;空气里弥漫着烟气,都看不见眼前的路了;这里仿佛是苍蝇的家,苍蝇可以到处悠闲地飞来飞去。
到了蔬菜区,那里的蔬菜都不新鲜了,有些已经发黑,有小飞虫停在上面睡觉。我不禁感慨到:这里环境真差!真脏!还有各种汽笛声“滴滴嘟嘟”的响,真是太吵了!于是我只挑了几棵芹菜就往里走了。
我一边避着积水一边找着猪肉摊,好不容易找到了,可猪肉却有些发臭,还招苍蝇,上面停着十几只,真是令人作呕。我最后只得带着几颗芹菜回家,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去那里买过菜了。
一眨眼,半年过去了,江北新区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一天,妈妈又叫我去买菜,还让我去原来的菜市场,我连忙说:“别呀别呀!那里又脏又吵,我才不去呢。”“哈哈,那里已经改造过了,和以前不同了。”妈妈的这番话才让我动了心:真的吗?
我半信半疑、忐忑不安地走向菜市场,心想:这个菜市场还像以前那样脏、乱、吵吗?到了那里,我两眼放光,仿佛找到了宝地。“哇!这不是真的吧!”我不禁叫了出来。这里真漂亮!原本只有一层的菜市场,现在改成了两层。下层卖菜,上层是小超市、养生馆和饭店,放眼望去,仿佛我正置身于宫殿中,我迫不及待地走了进去。
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水果,上面有绿叶衬着,显得十分新鲜。老板不停吆喝,吸引了许多顾客。往后看就是蔬菜,上面还保留着水分,一看就是刚洗的。猪肉摊里的肉都是当天现杀的,没有隔夜肉,上面用绳子挂在转盘上赶苍蝇,苍蝇好像搬家似的,一只都见不着了。
最后就是饭店,各种美食应有尽有:馄饨、牛肉汤、汤包、锅贴、烤五花肉……听着那油滋滋的声音,闻着那香气,真是令我垂涎三尺。我相信,无论是谁都会被这香气所吸引而停下脚步去看看美妙香气的来源。刚开业时还有免费试吃活动,这可真是满足了我这个馋猫。
这里环境变美了,地板换成了柏油路,不再积水了;空气更加清新,似乎还有一种肉和菜混合起来的淡淡香气;中间放着一排垃圾桶,既方便行人投放,又正好把道路分成了两半,使交通得到了改善,不再拥堵了。真是美极了!
这么大的改变,一定离不开劳动者的坚持和努力,我衷心希望桥北菜市场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辉煌!
指导老师:俞永军
感叹新区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高二(16)班 王馨阳
2017年,我刚是一名初中,记得那年的江北新区也还刚刚成立,而那时我还不知道这会给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什么变化。
现今,我已即将成为高三学生,更新的面貌、更广的视野、更高的格局,让我每一天都切身感受着新区的变化,见证着她变得新了、美了、现代化了。
说到新区的新,沿江的荒地滩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一幢幢高楼;说到新区的美,大型生态景观“青龙绿带”成为新区发展空间脊带,拥抱新区亲近自然,健康前行;说到新区的现代化,研创园、健康城、智能制造园……如火车头带领着新区腾飞。
然而,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新区交通的日新月异。小的时候,去南京要坐船,每天只有固定的几班,常常是天蒙蒙亮就起床,赶着去码头买票,上了船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那时作为一个“南京人”一年去南京的次数屈指可数,这绝不是笑谈,江北这边乡镇的居民甚至可能一辈子也没进过城。后来新区道路在提速,沿山大道的拓宽、山际公路的建设、江北快速的改善、过江隧道的畅通、沿江道路的直达……让赶时髦的我们周末举家去江边嬉戏、去南京市区玩一玩、转一转,享受着都市生活的繁华与便利成为轻而易举。
这几年来,长江隧道、扬子江隧道、浦仪公路、燕子矶过江通道陆续建成通车,可谓是“多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在城里工作的人为了享受江北近山的新鲜空气,在新区买房安家,便捷的交通让早出晚归不再是难题。早些年,过江难、过江慢等因素制约了新区这片土地的发展,有些企业因为区位原因没有落户在新区,如今这一切都不再是阻碍,好多企业纷纷看中江北新区的发展潜力安营扎寨下来,不仅增加了就业,更带动了经济,江北新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自贸区,已经彰显“双区叠加”的优势,引领发展。便利的交通使得长江不再是江南与江北的距离,如今她是一道风景,而新区就是一颗屹立在她北岸的明珠,为她增添更为耀眼的光芒。
新区的成立承载了江北人民的梦想与期望,多少人为了“引进来”而“走出去”,而新区的腾飞之路刚刚起步,作为江北新区人的我们还在路上,而且会为了她更加美好会一直坚定地奔走在路上。
指导老师:郑芳
遇见江北
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八(7)班 李雨凡
在我的脑海深处,有这么一段模糊却又深刻的记忆。我坐在江边,微风裹挟着江水的湿润气息将我环抱其中,耳边是沉闷的江涛声,我出神地望着翻滚的江水,静默不语。
恍惚间,有一个女孩坐到了我的身边——她的脸很模糊,唯独一双眼睛让人印象深刻,那是一双恍若江水般的眼眸,柔和而又坚韧。“江北变了很多呢。”她是这么跟我说的。“是啊。”我有些惊讶于她会跟我搭话,“你也是江北人?”她轻摇头,但又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有些年没注视它了……你愿意带我去看看吗?江北的变化。”她问。
“好。”我干脆利落地点点头,微笑着向她伸出手。
我拉着女孩的手,来到了一块荒地,四周被隔板挡着。“知道这是哪吗?”我有些俏皮地向女孩眨了眨眼。
女孩摇了摇头。我朝她神秘一笑,眨眼间,一座巨大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周围的树木枝丫开始抽条生长,金色大象的LOGO与巨大的金象雕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是金象城购物中心,22年9月投入使用,据说投资了50亿呢!金象城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缤纷生活的全新体验,也作为一个地标级的商业体为江北新区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我有些夸张地向她挤了挤眼睛,“在里面逛上一天都不嫌累的,好吃好玩的太多了!”走出商场,我们来到宽阔的马路边,我指了指前方车流奔腾的方向,那儿隐隐约约能看到一座大桥。“你看,那是长江五桥,是世界首座轻型钢混结构斜拉桥。主桥部分由三座钢混组合索塔立于长江中,远远看去,犹如三根玉柱点缀江面,连接着白练横江的桥面,气势非凡,还能实现600秒过江!”“不仅如此,我们还重修了滨江观景带,建造了绿水湾湿地公园。”一个响指,周围的参天大物消失不见,一阵地转天旋后,我们身边出现了大片大片祥和的绿,浩浩江水边,是丛丛茂密的芦苇、排排生命力旺盛的绿树。
“这里的水质本来很差的,到处是飘飞的塑料袋和工业废水,但是这些年,人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开始治理水源,渐渐地,绿水、翠树、飞鸟都回来了。”周围的景物又开始飞速变换,我们又回到了最初的江边。“最大的变化就是,江北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科技医疗的保障,让老人们少了很多后顾之忧;教学水平的提高,让孩子们的脸上洋溢出自信与活力;环境的改善,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享受自然的权利。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生活一片欣欣向荣。”“明天,会更好!”我一只手搭在女孩的肩膀上,眼睛直直望向她,恍惚间看到她笑了,很浅,很美。“是啊,明天会更好!”我忽然意识到了什么,我问:“你要走了吗?”她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那你……你叫什么名字?”“江北,”她说,“你可以叫我江北。”
指导老师:陈睿
我的新江北
南京市扬子一中松杨路分校八(5)班 朱淑园
岁月悠悠,曾几何时能够聆听到声声蛙鸣,曾几何时能够看到蓝天依依。如今,江北这片大地如新生之火一般改天换地,欣欣向荣。
披荆斩棘而来,曾经的它“满目疮痍”。教室中的桌椅破旧不堪,没有现代化的设施,没有先进的技术,有的只有三尺讲台和黑板。而室外也是一片“狼藉”。浓烟滚滚,升腾起的雾气飘散在空气中,呛的人无法适从。天空常常阴云漫布,什么时候能重见天光是人心所向。
如今的它踏长虹而来,涅槃重生,势不可当。一座座楼房鳞次栉比,随处可见的车辆,昭示着它已不同往昔。学校的桌椅已经换新,触屏黑板、空调、风扇应有尽有。同学们在学校有了可以展示自我的平台,有了超越自我的条件。
就拿我的小区来说,可谓是真正遍了人间。垃圾堆一到夏天就散发出重重恶臭味儿,苍蝇、蚊子这些昆虫一看到它们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两眼放光,在垃圾堆上盘旋飞舞跳跃。路过的行人边捂鼻边骂:“什么素质啊,乱扔垃圾。”走过后皆露出一副深恶痛绝的表情。
可是如今垃圾回收站的建立使垃圾销声匿迹了。夏天闻到的不是恶臭,而是扑鼻而来的绵绵的花香,风轻轻一吹,漫天芳华洒下,别具特色。如果你原来住这儿因受不了从前的状况而匆匆搬走,如今过来一定会惊奇地说一句:“垃圾呢?垃圾哪儿去了?”
是啊,垃圾哪儿去了,雾气哪儿去了?它们的消失绝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不过几年功夫,就让江北换上了新衣,这些斐然的成绩也绝不是偶然。江北人民用自己勤劳的汗水,铸造起了如今的高楼大厦,江北人民用坚强的意志,撑起了这绝代芳华。
我们最熟悉的环卫工人,他们没有朝九晚五的规则,早上五点钟起床,当我们还在睡眼惺忪的时候,他们已经拿起工具扫起了条条大道。去年夏天,我出去买冰激凌的时候,就看到了一个累得气喘吁吁吁的环卫工人,可尽管这样,尽管是高温的酷暑,他仍卖力地扫着,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旁边的人都会露出嫌弃的表情,可他却丝毫不在意。
就连外卖小哥也尽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这件事不是我的亲身经历,是我的同学在作文中记述的:一个倾盆大雨天,风雨交加,他点了份外卖,可左等右等都没有来人。正当他准备投诉的时候,外卖小哥来了,他浑身湿漉漉的,扑面而来的寒气让他直打哆嗦。他抱歉地说:“对不起,路上堵车。”随后又冒着风雨离开。看哪,为了江北的勃勃生机,有多少人在为之努力,为之奋斗。
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生在江北这片土地,长在江北这片土地。为了江北的一派生机,我们也应当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印象很深刻的是去年植树节,学校让我们携家长一起去植树,当时我们每个人都种了一棵,最多的也不会超过两棵。今年当我们再去看时,这些树已经长大了,比我都高,它们就像戍边战士一样,手握长枪屹立在那儿,为江北的新生而喝彩。
江北新风貌,新区好少年,让我们为江北的明天而尽力!
指导老师:王婷婷
水库OR公园?
南京市扬子第一中学七(14)班 刘睿强
几年前,我家附近有片水库,一个废弃的水库,死水常年累月在这里积存,毫无生机。鸟飞不下,没鱼亦无藻,只有污秽的气味弥漫。
水库对面有一座山,坟山。几株青松站在山头,俯视着整个水库。除了坟和松,再有的便是草了。草要茂盛也罢,但那草东一片,西一片,好似秃地上的补丁,永远连不成片。高压线从水库一头跑到另一头,成了唯一的生机。
这片死水安静地躺着,沉沉地睡着,直到……
我读三年级的时候,江北新区成立了。没多久来了一个工程队,把这个水库给围了起来,贴上告示:“因丁解水库翻新,暂时封闭。”刚贴出就众说纷纭,有人说翻新没用,必须重建,有人说也许有用,可不知几时才能完工。
三年过去,施工的声音渐渐地小了。终于有一天,围栏拆了,工人们搬走了。
周末,我们一家三口去水库附近散步。
昔日的脏水库从沉睡中醒来,曾经的怪味转而成了清新的草香、清凉的水汽、清爽的湖面,再也见不到垃圾盖水、鸟飞不下的情景,转而成了乐园:鸟儿在这里唱歌,蛙儿在这里打鼓。你可以陶醉在紫罗兰沁人心脾的花香中,也可以醉心在高大的树林里的蝉鸣,你可以追忆起童年的一花一木,也可以畅想着与自然和谐相处。沿着小路,你可以登上山顶,俯瞰整个老主城区,也可以抬头极目远眺,追随着归巢的鸟儿,想象着他们的团聚;你也可以弯下腰来,看辛勤的蚂蚁在土地上劳作;你也可以望着树梢上的鸟儿,蓬松的羽毛撑起一片天。总之,大自然的一切魅力,在这片水库重建后,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惊奇。奇在一个废弃水库竟能迸发出如此的灵秀,惊在新江北的变化如同焕发新生。
水库还是公园,家门口的点滴变化映射的是整个江北新区的变化。
新区的变源自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执行于工作人员日复一日的努力,规划于新区干部们精心的设计。新区之变,定会铭记在我的心里,铭记在人民的心里!
指导老师:陈鸿燕
江北交通之变迁
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七(20)班 张家赫
我病了,应该是流感。父母不在家,年事已高的外婆便来接我。我们在公交站等车,刚下完雨,薄薄的一层水浮在沥青路上,使本凹凸不平的它变得像镜子般亮。天空灰得发亮,只能看见云缝间一块块的白色光斑。
公交车轻轻悄悄地来了,只听到一阵轮胎滚过水的“哗哗”声。我一抬头,它就像凭空出现一样稳稳地停在那里。再定睛一看,它赫然挂着绿色的牌照。
上了公交车,坐在座位上,就像坐在家里的椅子上。车启动了,也没有什么感觉,没有很大的噪音。我感到头昏沉了下来,往事慢慢浮上脑海。
以前,江北的公交线路很少,更别说地铁。那时我还小,抵抗力弱,总少不了生病。而江北的医院聊聊无几,社区诊所也几乎没有,那就只能过江。当父母和奶奶焦急地抱着我来到唯一的公交车始发站时,那里却早已人山人海。随着一辆长方体的机器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噪音来到眼前,还不等门完全打开,人群就一拥而上,在狭小的门框里不断挤压、穿梭。车上的位置已经满了,但人头还是攒动着向前涌去。父母焦急又无奈,只得随着人的浪潮向前挤动。我也在人群中东磕一下,西碰一下。
好不容易挤上了公交车,却好像来到了另一个“地狱”。车厢被站着、坐着的人们挤得水泄不通,不知多少人的体温在这小小的车厢里叠加,像身处蒸笼,酷热无比。耳边是发动机的巨响和人群的喧闹,空气几乎都不流通,让人感到窒息。
突然轰的一声巨响,车起步时的突然发力好像要把所有人都甩出去,摇摇欲倒。经过坑洼不平的路面时,车体剧烈摇晃,上下起伏,让人感到十分不安。终于上大桥了,由于没有其他路过江,所有车辆都堆积在桥面上。喇叭声,喊叫声,还有婴儿的啼哭上此起彼伏。这一切都让我感到天旋地转,头疼欲裂。
“前方到站……”提示音的响起将我从回忆拉回现实。这么快就到了?原来是附近的医院。我才回过神来:现在的江北已经不是过去的江北。现在这里已经不是没有地铁,没有公交,没有医院的那个落后的地方了。
看完病,坐上回家的公交,天气好了很多,从依旧灰亮的云缝间透出点瓦蓝。我看着地铁口走出的人群,看见道旁林立的居民楼和远处的商场。这些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正是江北多年来悄悄的变化。
回到家里,从窗户远眺,看见南京长江大桥。如今,更多的桥梁从这里架起,很多的隧道从这里打通。这位陪伴了我们五十多年的“老同志”,依旧屹立风雨中而不倒,见证了桥北发展的沧桑巨变。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商场提供便利,一条条河道得到治理,江北正展现它全新的风貌,绽放生机与活力。
左边是旧房子,右边是新高楼。而我坐在时光的公交车上,在中间的大道上向前驶去。我们江北人一起见证了它的过去,享受着它的现在,憧憬着它的未来。
指导老师:俞永军
一滴水游了这江北
南京市扬子一中松杨路分校八(5)班 夏沁颜
在这个梦里,我是一滴水,游览了整个江北……
在各拉丹冬峰上,我被旭日刺眼的光芒唤醒,我的脑海里回放着一帧帧生前的经历:我曾去过长江的中下游,那里的人们穿着朴素,统一的颜色活像一只只蓝蚂蚁灰蚂蚁。平顶的小厢房宛若星光点点散落在绿色广阔的平原上,自行车队像闪电一样呼啸着从我头顶划过,我借机跳上了其中一辆车轮中的钢丝。一路上,我看到了比我还要高上不知几千倍的石块,我感到十分兴奋。听那里的工人说,这里要建一架桥——长江大桥。而我怕蒸发也赶紧回到了大部队中,被他们挤着推着向前涌去。
还没等我想完,身下的冰便猛烈地动了起来,我想探出头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可头上不知什么时候被蒙上了一层厚而掺有杂质的大盖子,我用尽全力也不见得他有丝毫动摇,有丝毫破裂,我只好作罢,安安生生地跟着同伴向下跑去。突然,一阵急剧的落差让我们大家都失声尖叫了起来,我迫不及待回头看去,想弄清这落差到底是个什么。哦,原来是三峡大坝!我心底的那份的激动与期待成功被唤醒:我几十年前来这里的时候还没有这庞然大物呢,真想知道江北的变化大不大!心情的愉悦使路程的推进更加快速了,只听带头水一声大喊:“江北到啦!”
我按捺不住那份快要溢出来的喜悦,努力跳出水群。是的,我看见了!黑眼球、蓝眼球的人们穿着时髦的衣服走再大街上,有说有笑。曾经小小的红太阳百货商场,摇身一变成了兼并吃喝玩乐的大广场,要是有机会我一定要去转一转!待我一扭头,我看见了那座桥,那座长江大桥,它是如此辉煌、如此壮丽。道路两旁的红色雕塑更是为她增添了革命的色彩,让她看上去就像是一名守护长江的侍卫。可离得太远,我没法看清,真想上去走一遍,揭开她神秘的面纱。紧接着,我发现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似雨后春笋,映风起云涌,巨大的广告牌上播放着不同的商品,一下就勾起了人们的购买欲望。我属实也被吸引了,一个借力,从下水道中跳入水潭,看见十村繁荣的步行街,看见川流不息的道路,听见从小巷子里传出的曼妙歌声,听见铁板上鱿鱼发出的滋滋油声。可我还不满足,我还要再去看看这江北!所以,我黏在一个车轮上,感受风从耳边吹过。没错,我又来到美利广场,这儿虽没有弘阳那么大,可依旧十分热闹。大人牵着自己的孩子,来这儿散步,来这儿购物,一家人其乐融融。再看退休的老爷爷老奶奶,伴着舒缓而不失激情的广场舞曲,迈着矫健的步伐共舞,活像成人的仙鹤,好不快活啊!
我想我应该看完了这江北,便心满意足地回到了水部队。很快困意来袭,我睡去了,但愿我醒来后,江北又会是另一幅新的模样!
指导老师: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