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
2023/6/20
江北新未来
南京市沿江中学八(5)班 柏苏苏
新的江北,心的未来。与江北同生长,与你我共分享——题记。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从苏轼著名诗篇下的江南水乡,迅速崛起为到国家级新区,千年古镇的船舶,在历史的长河中,滚滚向前,生生不息。
环境之风貌,令人流连忘返。我是个极爱吹晚风、看日落的人。在江北长江大桥没有修缮之前,大桥只是供车流量通过,我也很少上去玩。但在2018年12月29日,长江大桥正式修缮完毕,一通车我便上去走了一遭。日暮,颇有“凤吐流苏带晚霞”之意,夕日欲坠,铺撒在长江上,长江仿佛天空之镜般,所谓“落霞彩云金纵马,伏波捧日,银作纱。”天边的一缕缕余光慢慢暗散,直至夜晚时分,灯具五星红旗是闪耀的、耀眼的、夺目的、明亮的,我所追随的光便是五角星散发出来的金光。晚风轻踩云朵,轻轨穿过桥面,晚风拂过眼前,是微风,是晚霞,是无可替代。明月皎如钟鼓,江北环境每一音,都似在我心中缝补。
科技之风貌,令人瞩目期待。可谓“北岸新金陵,东南芯引擎”。江北的芯片技术发展也是迅速。一块滩涂地,几片小鱼塘,这是十年前研创园最初的模样。研创园慢慢发展,逐步扩大,其见证了芯片技术从引入到国产,再到独立自主创新的宝贵历程。总有一天,江北的芯片技术会传到全国,甚至整个世界。芯片多多如钟鼓,江北科技每一音,都似在我心中缝补。
建筑之风貌,令人惊艳至极。当年绿油油,散发着生命力的农业稻田,转眼间已经变成了繁华锦绣大道。江北地下城就已有14层高,江苏第一高楼便诞生于此。观赏图片,身居其中,可见工程之磅礴、建筑之伟岸、结构之精妙。高楼巍巍如钟鼓,江北建筑每一音,都似在我心中缝补。
江北新区用了八年时间,成为了全国瞩目的新区。新区之美,美在环境,美在科技,美在建筑。新区朝气蓬勃,富有无限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带动发展的核心区域。而少年也正是如此,青少年有信仰,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新区孕育如此少年,少年又创造如此新区。新区如此风貌大光,铸成少年盛世之英强。
指导老师:吴佳佳
家乡的变化
南京市沿江中学七(6)班 曹子墨
今年“五一”我回到了我老家——沿江街道的马庄。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沿江街道可以说是破烂不堪,那金庄河,每次路过时都可以闻到隐隐的臭味,低头望去,可以看到有小鱼躺在那里一动不动。从前家门口那条巷子里,那些小贩就在门口,垃圾随处都是。记得小时我总是站在那路口,不肯出去。
现在呢,我伴随着小溪潺潺流水声向前走去。走着走着,看见了以前穿着老式样衣服的邻居。现在的她穿着时尚,脚底踩着高跟鞋,鞋底发出“哒哒”的声音。我出来打招呼,她微笑着点头回复并朝着我走过来,手揉揉我的头,又走向她的姐妹们。我从她的眉眼和脚步声中隐隐的看见了她的变化,看见了她的自信。
我继续向前走去,想着马上就能看见那个我以前的幼儿园。我上的幼儿园有些简陋,但却承载了我许多的回忆,给了我许多的温暖。我向着里面看去,却发现曾经那个承载着我满满回忆的幼儿园却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小公园,公园中百花齐放,蝴蝶围着花转,鸟儿也围着树转,孩子在公园中肆意地玩耍,而我上的那个幼儿园已经搬到了另外一条小路上。
我突然意识到,是不是我离开的时间太久了,否则我怎么可能一回来就被那河边的小树、清澈的溪水、活泼的小鱼,那热闹而又干净整洁的大街而吸引呢。
我渐渐明白了,不是我离开的时间久了,而是我的家乡正在越来愈好,我为它的变化而欣喜。
指导老师:汪洋
江北新变化
南京市沿江中学七(5)班 杨诗雨
我从小生长的地方,现在被称为“江北新区”,但之前它叫做“浦口区”,随着名称的改变,这个地区的样貌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原本的老式楼房因年久失修,墙皮泛黄,有的甚至已经开始掉皮。低矮的楼房上布满了爬山虎一族,而现在都被高楼大厦所替代,充满了现代化的科技感。雪白的墙壁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的照映下显得生机勃勃,唤起了人们一天的好心情。
马路也从以前的双向道变成了双向四车道,就如我们小区门前的马路,在六年前,这还是一条由石子铺成的坑坑洼洼的小路,小路的两边是一片荒地,长满了高过半人的芦苇,在马路修建的过程中,这些荒地被开发利用起来,小区里的居民们也很期待马路翻新后小区的改变。每天,小区门前无时无刻不站着一群热情高涨的民众,围观着马路修建的进度,时不时还会有几个热心居民上前帮忙或送一些热乎的饭菜。马路修建后的效果也不负众望,将原本窄小的马路变得宽阔平坦,还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座高架桥,使道路四通八达。交通的改善,让小区居民的出行方便了许多,大家都对其赞不绝口。
道路两旁的荒地经过改造,也成为了一片茵茵草地。每次修剪树木,小区中都会有许多热心人报名参加,希望小区的环境变得更加优美。现在,小区门口左边的草地上绿树成荫,右边种植了各季的花朵,附近的另一片荒地被改建成公园,每当小区居民吃完晚饭,都会去那儿散步。
回望江北新区近几年的显著变化,我不由得心中惊叹,之前一江之隔阻碍了江北前进的道路,如今大江见证了江北新区的快速发展。
指导老师:詹红霞
江北新区
南京市育英二外教育集团实验初级中学七(4)班 姚玲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城镇的面貌也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国家取得巨大的发展,那它的民族、它所包含的地方,也必然取得了进步。”在中国飞黄腾达的这十年,我的家乡也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想江北新区中,最具特色的那非长江大桥莫属了。每当我行走于江岸边,吹着由江面遣送来的徐徐晚风,这风如丝绸一般细腻,轻吻我的脸颊。此时的行人仍是熙熙攘攘,彼此靠扶着、相拥着、说着笑着,而我依靠着江堤长椅,同他们一起享受着港口城市的落日余晖。江面不停地泛起涟漪,好像缀着星点的百花。港口的蓝天完全融化成满天的橘色,直至华灯初上,江面云影的徘徊也不见踪影。每逢此时,我都会想起爷爷与我说的。
爷爷总会与我谈起那一段岁月。南京长江大桥是在他青年时期所修筑,从1960年到现在已经有63年的历史了。在它还未建成前,火车过江只能一节一节拆卸下来,利用轮船过江,十分不方便又费时。我国意识到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便自行设计、自行建造出一架连接津浦线和沪宁线的大桥。这座大桥不仅贯通了交通,还促进了经济发展,使经济往来更加紧密、便利。每每爷爷谈起这段往事,眼睛都会不觉地泛出一些泪花,还带着充满自豪与骄傲的眼神望向窗外,似乎在感叹这盛世的美好。
的确如此,如今的江北新区日新月异,不仅是南京长江大桥迎来了二次翻新,而且多处地点也美不胜收。我想,现在的江北新区正如老一辈的人们所愿,清新、淡雅、质朴的感觉令人憧憬和心驰神往,让人感到无与伦比的幸福。
江北新区在发展,社会在发展,祖国在发展。江北新区是一块宝地,有着独具特色的美景,是我心目中美的化身。
指导老师:方旭花
新区新发展
南京市扬子一中松杨路分校八(5)班 朱妍
自从我们发出第一声啼哭的时候,便来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头顶着一片湛蓝的天空,脚踏着一片肥沃的土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享受着共同属于我们的美好家园。
我的第一家乡是南京的江北新区,是个小城,他虽然没有江南的典雅,也没有杭州西湖的妖娆,但它却散发着一种平凡的自然美。随着社会的发展,家乡也在飞速地变化着,巨大的变化使原来美丽的小城更美了。
新区变净了!看,这宽广的马路上多么干净呀!记得以前灰尘满天的土路上,垃圾成片,人们随手乱扔垃圾,夏天经过太阳的暴晒,满条街臭气熏天,这一切,使小城变得凌乱不堪。现在路旁的一排排树木长得浓密茂盛,就像一排绿色哨兵,为城市净化空气,街道上还有垃圾桶和环卫工人,保卫着城市。
新区变亮了!夜晚的小城,在灯光的装点下是多么妩媚。以前我最害怕走夜路了,漆黑的夜晚显得那么寂静孤独,可现在夜晚的小城几乎比白天更热闹,两排的路灯像军人一样笔直地站在那,似乎在为我们站岗放哨。公园里各式各样的霓虹灯随着音乐的旋律有节奏地变换着,犹如进入了七彩的美妙世界。各个商铺门前也挂着五彩的小灯,在小彩灯的点缀下,商铺变得更加华丽耀眼。啊!新区的夜晚真美啊!
新区变绿了!现在,人们提倡保护环境,新区在绿化方面做的可好了!那美丽的湿地公园以前曾是杂草丛生的空地,经过修缮后,现在变成了人们的休闲区,那用花朵拼成的生物钟、用草修剪成的图案,构成了一副美妙绝伦的风景画。走在宽阔的柏油路上,一条条绿化带绽放出绿的柔美,使整个新区朝气蓬勃,富有生机。
新区变了,新区变净了,充满了干净、纯洁的美;新区变亮了,五彩缤纷的色彩让新区变得绚丽多姿;新区变绿了,勃勃生机使小城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区会变得更加美好!
指导老师:王婷婷
江北新风貌
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七(19)班 郑琪
我来南京已经十余年了。十年前,江北新区还没有成立,只有浦口区,那时候还没有这么多高楼,路灯也不齐全,一到夜晚便四处漆黑。现如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新”成了它的代名词。
新区的“新”体现在卫生新。那时候,小区楼下单元门口的垃圾桶臭气熏天,桶里的垃圾好似一座小山,蝇虫满天,路过的人都皱起眉头,捂住鼻子,一刻也不愿多待。自从新区成立以来,一个个垃圾分类小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现如今,干净整洁的分类站取代了肮脏不堪的垃圾堆,小屋还会有专人管理、清扫、消毒、分类,使原本“黑暗”的小区逐渐变得明亮起来。
新区还“新”在环境新。家门口旁边有条小河,以前垃圾满河,水质浑浊不堪,导致鱼儿大量死亡,漂浮在水面上,散发出一阵阵恶臭,令人作呕。现如今,河面搭建起一台台水质净化机,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使水质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河水变得清澈,甚至还能看见鱼儿成群嬉戏打闹,让人赏心悦目。
要说新区的最“新”,那必须是秩序了。以前菜市场里人头攒动,小贩们随意摆摊,杂乱无章,肮脏不堪,要想买一种菜,要费好大的工夫才能找到,把你搞得心烦意乱、晕头转向,而且还经常有人缺斤少两、打架挑事,把菜市场搞得乌烟瘴气。随着新区的一条条规定出台,也随着人们的道德素养提高,菜市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一种类别的食品摊贩都被划到了一个专区,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要买的东西了。有了执法人员检查设备,缺斤少两、打架斗殴的事也很少发生,整个菜市场显得明亮整洁、井井有条。
这些只不过是新区变化的冰山一角,相信不远的未来,新区一定会变得更好!
指导老师:俞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