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探寻新区生鲜市场 摊位开“美颜”的生鲜灯还有多少?
2023/7/28
本报讯 为进一步规范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行为,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监管总局于7月22日发布《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其中,针对群众反映的生鲜灯误导消费者问题,办法增加对销售场所照明等设施的设置和使用要求。记者走访了江北新区数个菜市场以及商超,实地探寻新区使用生鲜灯的情况。
“这个灯光我已经使用好多年了,菜场的其他商户都在用。”新区泰亿农贸市场一鲜肉商户李先生说。他从事鲜肉销售行业已经二十余年,每天都有大量老顾客前来购买。“这个灯是我们菜场统一配备的,既省电,又好看。”这个给肉类“美颜”的灯光就是生鲜灯。
生鲜农产品尤其是生鲜肉摊非常爱用生鲜灯。在这种灯光的照射下,肉类会显得更加鲜嫩,颜色也会更鲜艳,而在自然光线或者普通灯光的照射下,鲜肉的颜色就会黯淡许多。消费者从肉摊买回家的肉观感上可能存在巨大差别。
记者从永辉超市了解到,这里的肉摊仍普遍使用生鲜灯。“我们的鲜肉都是当天卖完,不存在隔天销售的情况,虽然使用这种灯光,但不会欺骗消费者的。”超市员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大型超市里买肉会更加放心一点,毕竟他们也会有监管。”市民陈女士说。
在泰亿农贸市场肉类销售区域,几乎每一个商户都使用生鲜灯,而每一户的灯光“美颜效果”都不一样,有的摊位在“过度美颜”效果下,甚至看不清肉的纹理。在泰山庙农贸市场,几家紧挨着的肉铺也都不约而同地亮起“美颜灯”,这种生鲜灯的滥用情况在新区各大农贸市场屡见不鲜,具备一定迷惑性的生鲜灯可能被不法商家利用,用“美颜滤镜”掩盖生鲜瑕疵。
“我买肉看到这种灯光都会倍加小心,用闻、摸的方式增加对肉质新鲜程度的判断,而不是仅仅靠眼睛观察。”市民小陈说道。但是仍有不少缺乏经验的消费者受到“美颜滤镜”的欺骗,回家才发现与购买时存在色差。“这种灯,看东西时间稍微长点,眼睛都花了。”“能不能禁用这些灯,根本看不出肉到底新不新鲜。”“每次去买肉看到这种灯光就不想买了。”反对使用生鲜灯的消费者们都纷纷对生鲜灯表达不满。
作为商家,要树立“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主动放弃在滤镜掩盖下的残次商品;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用农产品安全的监管,只有与时俱进为消费者构筑强而有效的监管堤坝,才能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办法》中明确规定,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该《办法》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施行。
全媒体记者 周润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