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产业园 无人机“硬核”出击,开启网格智慧化治理
2023/9/1
本报讯 伴随“嗡嗡嗡”的声音,一台无人机从“天翼”方舱平稳起步,按操作员事先规划的巡航路线在空中监测飞行,化身园区“巡查员”“喊话员”“应急员”。为切实推进园区基层治理工作提质增效,筑牢园区安全生产防线,构建网格智慧化治理体系,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引进全套无人机设备和“天翼星云”飞控平台,在中山片区300米低空编织一张网格智慧化治理信息网,推动园区基层治理工作从单一“人巡”走向“人巡+技巡”融合新模式。无人机于8月底正式上岗,全面巡查无死角,为园区基层治理工作插上“智慧的翅膀”。
据了解,智能制造产业园是江北新区首家引入无人机协助基层治理工作的园区,在结合园区基层治理工作需求的情况下,多次与团队协调,充分挖掘无人机在基层治理工作用途,定制出一套适用于园区的5G无人机系统,包括无人机、“天翼”方舱、气象监测站和“天翼星云”无人机飞控平台。
无人机选用“大疆”专业型号M300,搭载南京电信自研的“天枢一号”5G机载终端,实现新型飞控模式,配备变焦、红外和广角三个镜头,随意切换,满足园区安全、环保、城管方面的日常巡查;无人机还挂载了喊话器,能随时远程指挥,劝阻违规行为或疏导人群,提升园区突发应急事件处理效率。“天翼”方舱达IP65防护等级,具有自动充电和恒温功能,让无人机随时处于最佳起飞状态,与机库配套小型气象站,集成温度、湿度、风力、雨量的监测功能,在执行飞行任务前全面评估气候状况,保障安全飞行。
园区采用的“天翼星云”无人机飞控平台,能实现无人机远程接入控制、航线规划和数据管理等一站服务,拥有云上AI能力加载和自动化数据处理等行业领先技术。只需在电脑端操作,从发布飞行指令到起飞不超过1分钟,园区打造的“云、网、端”三位一体的先进架构体系,切实推进园区基层治理工作提质增效。
在安全生产方面,无人机通过变焦镜头能地毯式检查园区每个角落,如企业物料堆情况等,夜间红外镜头能迅速识别火情;在环境保护方面,无人机定期开展巡河,检查是否有偷排污、偷倒行为,检查园区河道是否有绿藻漂浮物和园区空地是否生长一枝黄花;在城市管理方面,无人机每日定时巡查园区主要干道和重点区域,对于违停、违建情况进行抓拍。无人机通过AI算法识别各类问题隐患并反馈给指挥中心及时处理。
在无人机巡查中发现问题时,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安排人员进行现场调节处理或高空喊话。当发现施工工地作业不规范时,运用无人机高空喊话功能,可以高效率地发出提醒警示。无人机具有快速机动、远程遥控的先天优势,当园区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紧急情况时,无人机能迅速到达现场,获取完整的现场画面,辅助应急人员研判,为科学救灾指挥提供有力依据。
园区引入无人机巡查,搭建起空中基层治理工作指挥所,在园区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大屏上,就能实现基层治理到达园区“最后一公里”。电脑端设定无人机的飞行航线、飞行状态等,定期执行任务,实时回传视,并依托园区“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平台事件上报模块及时进行上报、流转、交办,确保网格内的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化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和安全体系,不断探索创新基层治理工作,构筑“人巡+技巡”融合新模式,推动园区网格治理智慧化,用“智慧的翅膀”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通讯员 王若宇
全媒体记者 梁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