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3年12月01日
专题报导
上一版 下一版

靠近他们 聚成“我们” 新区为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

2023/12/1

残疾人的成长和进步,展现着一座城市文明程度,更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内在温度。2023年12月3日是第32个国际残疾人日,今年的主题是“采取统一行动,为残疾人并联合和依靠残疾人挽救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江北新区现有持证残疾人11053人,他们或许是我们的某位亲友,也可能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追梦路上,他们通常要付出比常人更艰苦的努力。如何靠近他们,聚成“我们”?近年来,江北新区残疾人联合会把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权益保障机制体制,托起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全媒体记者 韩正莲

铺路搭桥,点亮残疾人就业梦

“百闻不如一见,了解了非遗文化做起产品来更有感情了。”近日,大厂街道残疾人之家组织残障人士前往秦淮非遗馆,开展了“草木寄情,一指缠花”的非遗培训。看到琳琅满目的非遗珍宝,对非遗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知,残障人士小郭连连惊叹。

“蚕丝在缠绕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松紧的把握,叶片绕太紧会不自然,太松就不牢固,缠花做起来不难,细节是关键。”活动现场,非遗老师以卡纸为底,铜线为骨,蚕丝为面,一对一指导残障人士制作缠花发夹,“缠花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项工艺是我国的非遗传承项目,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的手工艺术,许多残疾朋友因为掌握了这项技术,实现了灵活就业......”

这只是新区残联进一步拓宽残疾人的就业渠道、搭建一个辅助性就业平台的一个生动缩影。走进位于经久路88号新华七村居委会的大厂街道残疾人之家,云锦福袋、布艺刺绣、毛线编织、麦秸秆画、剪纸……这些精美的非遗艺术作品均出自残疾人之手,他们虽身有不便,但仍怀揣梦想,以非遗为媒,用双手“编织”着美好生活。

“我们这里集展销、体验、参观、引流等多维度场景为一体,常态化开展非遗技能培训,为残疾人定制辅助性就业渠道。”大厂街道残疾人之家负责人朱军林介绍,2021年11月,江苏首个残疾人非遗“匠”坊在大厂街道成立,将残疾人文化艺术与就业相结合,链接各类社会资源,创新推出“非遗+就业”模式,在残疾人之家的牵头下,已有数十名残疾人通过非遗项目实现了就业增收。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更是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最直接的途径。近年来,新区残联持续打好“培训+就业”组合拳,为残疾人就业创业“铺路搭桥”,激发残疾人内生动力。截至目前,新区超额完成省级民生实事残疾人净增就业414人,市级民生实事按比例就业114人,区级新增实名制就业185人,市级实名制培训166人。

全力以“复”,照亮残疾人前行路

走进江北新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康复护理、能力评估、心理咨询等多个功能室以及各类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配置齐全。“像你这个情况,上肢肌张力比较高, 成屈肘,挎篮状,平时在家就要进行自我的一个牵伸……”康复师一边介绍,一边为学员做示范。詹师傅是脑梗后遗症患者,在这里通过康复训练,肢体灵活性得到了很大改善,特别高兴。

“这个手法恰到好处,太专业了!真的很感谢你们把康复服务送上门。”今年8月起,新区残联的康复师高鹏每周二下午,都会和普斯康健残疾人之家社工一起走进居家托养残疾人家中,进行一对一康复指导训练,用温暖微笑和针对性康复指导,引导他们走出病痛的阴霾,已成为新区残联的一项特色项目。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2017年,新区启动社区家庭服务项目,建立了江苏省首个“社区家庭”服务模式,注重提升智力残疾人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该项目获得“全省残联系统2018年度创新创优项目”荣誉称号;2022年,江北新区心爱星儿童康复中心成为南京市定点机构,专为特殊儿童提供专业、高效、优质的康复服务,荣获2023年度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绩效考核三等奖……

近年来,新区残联以满足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各级康复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通过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基本康复服务、辅助器具适配等一系列扶残助残活动,满足不同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不断改善残疾人功能状况, 照亮残疾人前行路。

有爱无“碍”,让城市更温暖

开设残疾人绿色通道、配置上车门铃、增设轮椅停放区域……今年7月,南京公交集团聚焦特殊乘客出行需求,在原有“助残适老”公交车的基础上,又投放了11路、64路、552路、603路4条路线,为方便乘客辨识,每一辆无障碍低地板公交车都设置了无障碍标识,大大方便了特殊群体精准选择搭乘无障碍公交车。

“您好!是否需要帮助?”“您哪里感觉不舒服?”……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志愿者正双手上下翻飞,与一位听障患者进行特殊的交流,将病症描述给医生。从引导挂号、陪伴看诊、到翻译医嘱,志愿者为听障人士就医提供一站式服务全程“护航”,大大破解了特殊群体就医难、看病难的问题。

2018年起,沿江街道鑫聪灵残疾人之家手语服务队结合自身优势,为新区聋人群体开展陪同就医服务。五年来,累计开展助残服务500多场,累计服务1000余人次,2019年被南京市政府授予最具影响慈善公益项目。2022年5月20日,江北新区手语医疗互助服务平台上线,并开通线上线下手语医疗预约功能,超过 200 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到手语医疗志愿服务行列。

深秋的止马岭,杨树、山槐、沙松浅红深黄,蜿蜒崎岖的山道上传来落叶的沙沙声。数十名残疾朋友在5.5公里长的环山步道上徒步越野,一路上有说有笑,奋力向终点进发……这是不久前长芦街道残疾人之家专为残疾人举办的一场“马拉松”,接过志愿者颁发的纪念奖牌,残疾人选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走访活动中,我们发现很多残疾朋友受到自身条件限制,很少出门户外活动,组织这场活动除了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希望带领他们不断突破自我,相互鼓励,永不言弃。”志愿者表示。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如何靠近他们,聚成“我们”?在无“碍”的环境中凝聚爱的力量,这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江北新区正在用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惠民实事,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和资源,共同为广大残疾人撑起一片明媚蓝天。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118.195.242.119/content/2023-12/01/005251.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