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4年01月19日
专题报导
上一版 下一版

双向奔赴,共护花开 沿江小学打造家校共育“心”模式

2024/1/19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孩子的培育和成才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家校共育模式日益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江北新区沿江小学高度重视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家长群体对教育工作的监督、支持和协同作用,让家长成为与学校同心、同向、同力的教育“合伙人”,双方共同守望孩子健康成长。

亲子互动,促孩子全面发展

家长课堂精彩纷呈,家校同心“育”见美好。家长们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他们的职业、阅历、特长是学校的一笔潜在教育资源。当家长以“老师”的身份站在五尺讲台,将自己的专业学识“包装”成一堂趣味课程时,他们会和孩子们碰撞出怎样的教育火花?

每学期,沿江小学都会举办2-3次家长进课堂活动,每个班级邀请1-4名家长参与,根据“一班一品”原则,结合重要节日、节气及中国传统文化等确定课程主题。在2023年12月的家长进课堂活动中,医生职业的燕欣瑶妈妈向学生介绍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身为消防员的熊陆安爸爸讲解了校园火灾如何预防、火灾现场如何逃生、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等消防安全常识,令孩子们大开眼界。“这个过程让家长亲身体验到了老师的角色,也让我们和老师能够增进理解、互相学习,促进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同时,孩子们在与家长的互动中,收获到了更为多元的知识和体验。”燕欣瑶妈妈表示。

家校共体育,亲子同成长。在学习之余,家长和孩子携手走进运动场,共同完成一项项运动挑战。在2023年冬季运动会上,“打水接力”“小袋鼠回家”“迎面接力”“短绳跳”等亲子项目悉数亮相。在“小袋鼠回家”游戏中,孩子、家长把双腿套进布袋里,变成一只只小袋鼠,用蹦跳的方式接力完成比赛。通过这些趣味运动,孩子的身体、意志力都得到锻炼,家长成为孩子眼中可以一起玩乐的“大朋友”,二者的默契感和亲密度实现质的提升。

家校社多向奔赴,合力护航促成长。沿江小学积极组织学生和家长参与江北新区社会保障局、江北新区社区学院开展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系列活动,在亲子游戏环节,社区学院指导孩子和家长进行互补色、相近色等色彩搭配,共同完成一幅有创意的绘画作品。在亲子观影活动中,学生和家长一起观看爱国教育电影《万里归途》,在营造亲子时光的同时,激发孩子的爱国热情,引导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线上学习,助家长科学育人

数字化技术突破时空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触手可得。为营造家校社协同育人良好教育生态,沿江小学鼓励家长使用数字化平台——“江北育未来”,在线学习家庭教育课程,与学校协同开展育人工作。在推广过程中,沿江小学设置积分奖励,每月将积分靠前的家长评选为“优秀家长”,并在学校公众号上报道。

“孩子越大就越与我们有代沟,平时交流都缺少共同话题,幸好这个软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效的建议。”“平台为我们提供各类主题的亲子教育视频,教学内容生动易懂,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群体来说很友好。”目前,学校家长上线率达89%,一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的家长使用“江北育未来”的积极性最高,全校有约100位家长已获得“优秀家长”称号。

没有一位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有时错误的言语会让他们难以表达爱。为了帮助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助力消除家长与孩子在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隔阂,沿江小学充分利用线上教育资源,组织全校学生家长观看“因为有爱,每句话要好好说——如何进行高效的亲子沟通”“不被现实的‘卷’带节奏——父母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成长父母 成就孩子”等主题的线上讲座,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讲师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让家长认清自身情绪状态异常带来的危害,教会家长们学会情绪管理,给自己和孩子“松绑”。

“父母的话语是鲜花,也是利剑,既能为孩子前行的道路带来花香,也能带来荆棘。我们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做到‘话到嘴边请三思’,别让舌头抢先了思考。因为有爱,每句话要好好说。”一年级学生蔡轩羽的家长表示。

家校沟通,“红蜻蜓”陪伴护航

近年来,学校在家校沟通上不断发力,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教师家访、心理健康课堂、学校公众号等阵地和活动,了解家长所需所想,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打好坚实的家庭基础。

传递温情,家校共融。沿江小学多次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家校同行 育见美好”等主题的家访活动,每学年入户家访率均达百分之百。家访前一个月,学校德育处组织各班主任初步摸排学生情况,拟定班级家访计划;家访过程中,教师将入户走访和线上沟通相结合,围绕学生在校及在家表现情况、对老师和学校的建议、老师对孩子和家长的建议、特殊情况说明四个方面与家长重点沟通;党员教师分年级、分班开展结对帮扶入户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和生活动态,倾听家长的心声。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沿江小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红蜻蜓”,形成“一园一谷一墙一站一节一坛”课程活动体系。其中,“红蜻蜓大讲坛”定期邀请专家、心理专职教师,为家长、学生开展心理专题讲座,“红蜻蜓乐园”心理咨询室于2005年创建,每周累计开放10小时,近20年来持续开展的心理方面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此外,学校还开通“红蜻蜓热线”和“红蜻蜓悄悄话信箱”,解答学生及家长提出的问题。

最美的声音,是家校同频的回响;最好的教育,是家校共育的互动。只有当家与校两股力量拧成一股绳,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沿江小学将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与家长并肩携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双向奔赴、共护成长。 全媒体记者 张凯畅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118.195.242.119/content/2024-01/19/005881.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