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会,新区教育工作从“心”出发
2024/1/30
本报讯 为什么孩子会厌学拒学?学业困扰引起的家庭亲子冲突有哪些表现形式?孩子的负性情绪如何缓解?在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更新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成为当下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如何保证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近日,江北新区召开教育系统新年第一会——新区教育系统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专题培训会。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领导,相关工作办主任及具体负责同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少年宫、督导室主要负责同志,新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相关同志;各中小学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心育专职教师参加会议。
启智先润心。在江北新区的很多中小学,心育工作已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体系与相对成熟的范式。会上,南京江北新区六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郑花对学校基于“心落实”“心课程”等模式,打造极富校本特色的心育工作体系娓娓道来。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柳洲东路分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杨家仓表示要尽可能挖掘日常教育教学常规中每一个环节的育人功效,在小事上动真情,在细节上见真心,在策略上下真功。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校长康红兵从认知赋能、技能赋能等视角,探究提升学生自我心理建设能力的有效路径。
心育工作缘何如此重要?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副院长许红敏以《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工作建议》为主题,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形式与形成原因进行深度剖析,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周桂松代表郑武局长对寒假前后心育工作作了重点部署,要求新区各校认真落实好寒假前后10项重点工作,对实行“1530”安全教育模式、入户家访、落实全员关爱导师制、规范作业管理、教育活动安排、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等做了具体要求与部署,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
深化全员关爱导师制,扎牢师生亲密的心理联结。2024年,各校要全面推进中小学全员关爱导师制,优化“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有导师”的制度体系,优化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家校关系,形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师关系、亲子关系、家校关系”协调发展的五维关爱体系,努力让每个学生能够建立一个良性的心理联结。
基于生命教育视角,实施全域“心理+”行动。新区正着手研制《南京江北新区中小学生命教育实施指南》,以此指导各校落实“心理+校园文化”“心理+学科育人”“心理+阳光体育”“心理+美育浸润”“心理+课外活动”等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织就学生全面发展支持网和守护网。
加强心育教科研工作,破解心育的难点堵点问题。各校要树立以研促教、以研促育、以研促建的意识,强化校本化的教育科研工作,以此提升学校心育管理水平、教师专业辅导能力和重难点问题解决能力,进而整体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心理健康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石,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核心。江北新区将进一步健全健康教育、检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真正助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质增效,实现全面育人的初心与使命。
全媒体记者 杨彩红
通讯员 岳明珍 陈佳丽 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