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花开在初夏时
2024/5/21
□江北新区 / 杉柠
小区里,挂满枝头的石榴花已悄然绽放,那“浓绿万枝红一点”的娇艳在呼唤我:夏天来了!明媚的阳光下,我手执书卷,卧于阳台躺椅,开启了“赏花品诗两不误”的休闲时光。
石榴花红艳似火,历代文人多有吟咏。唐朝诗人韩愈在《题榴花》中写道:‘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榴花映入眼帘,鲜明澄净,“照眼明”精准、形象地描绘了榴花的色泽与夺目光华;同朝代诗人杜牧也在《山石榴》中吟咏:“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轻轻采撷一朵榴花插于美人玉钗,佳人的青丝、翠鬟恍然间好似着火了,一个“烧”字绝妙地将榴花与佳人的倩影呈现在读者眼前;宋朝词人苏轼的石榴花更是精妙:“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阮郎归·初夏》)小雨中,微荷初放,榴花欲“燃”,尽显榴花的诗意与风韵,让人忍不住想走进那清新典雅、活泼生动的场景中。
爱美是女子的天性,若是身着石榴裙,那必是妩媚与风姿并举了。“石榴裙”一词,最早源于梁元帝《乌栖曲》中的填词“芙蓉为带石榴裙”,指古代未婚女子,唐朝时,该词已演变为女子们青睐的服装——真正的“石榴裙”。唐朝美女们常穿着印有石榴花的裙子,或是用石榴汁染制的红裙,三五好伴相约,或泛舟湖上,或赏花品酒。微风中,一袭绢纱红裙通透灵动,裙摆似榴花花瓣舒卷飘荡,让人想起白居易“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的神韵。热情奔放的李白也不禁挥毫写下:“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此后,石榴裙经久不衰,直至明清时仍广为流行。明朝诗人徐渭在《燕京五月歌其一》写出了普通人家做石榴裙的时尚:“前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名著《红楼梦》中也有“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的描写。
石榴花不仅明亮美艳,还有药用价值。现代中医兼养生专家徐文兵在《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中谈到:“中医把干燥的石榴花研成细末,留着备用,遇到急性出血,如鼻衄、女子崩漏等情况服用,能快速止血。急性烫伤,用石榴花末调上香油抹患处,能促进伤口愈合,不留瘢痕。”因其药物属性,石榴花还被用于辟邪。端午时节,人们常采摘石榴花插于瓶中或戴头上用于镇毒祛邪。《帝京景物略》有云:“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石榴花还与菖蒲、艾草、蒜头、龙船花一起被列为“天中五瑞”。
石榴花是吉祥喜庆、多福富贵的象征。石榴树开花繁茂烂漫、结出的石榴籽丰饶多颗,象征着富贵与子孙满堂。从古至今,在婚庆礼仪中,都少不了石榴花的身影:新人的幔帐和被褥上,采用石榴花作为装饰物;新娘的头上也插上如意和石榴花,寓意吉祥如意,日子繁荣红火、富贵吉祥。如今,有些地区还将石榴花放于清水中,称为红花水,将其喷洒在房间旨在祛除霉运。石榴花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广为喜爱,现今还被选为古城西安的市花。
“石榴开遍透帘明”,即使拉上阳台的纱帘也遮挡不住榴花的美。它的美透过纱帘,透过诗词,如携着轻薄蝉翼的蝶儿款款飞进我的初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