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小分校天润城小学 打造“唤醒+润学”课堂
2024/5/28
为建构“顺学、助学、立学”的“唤醒+润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学”为主线,强化学生主体实践,最大限度地唤醒儿童内驱力、思维,近日,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分校天润城小学开展以“强调学生主体实践 打造‘唤醒+润学’课堂”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南京市教学研究室严必友主任、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杨德铸,琅小分校天润城小学校长张国民、副校长马原及全体语数英老师共同观摩研讨。
活动伊始,琅小分校天润城小学教师史娴娴为一(5)班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小壁虎借尾巴》语文课程。课堂上,史娴娴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通过巧妙的引导和精彩的讲解,让同学们仿佛置身于小壁虎的奇妙世界之中。在她的引领下,一(5)班的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对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整个课堂氛围活跃而有序,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杨德铸针对课程进行细致点评,他指出,“回归生命 唤醒儿童”的核心理念中“回归生命”是目标,是定位,“唤醒儿童”是策略,是路径,两者结合,构成一种适合儿童幸福成长的教育哲学。杨德铸从“我想学”“我能学”和“我在学”的角度为现场教师解说了激活内驱力、发展思维力和培养自省力的核心要素,并由此指出教学阶段应从“唤醒起自我的体验感”到“唤起自我的意义感”,再到“唤起自我的生命感”,课堂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学生发自内心的热情、源自生命的语言、深入积极的思考、直抵心灵的感悟。
研讨活动最后,严必友还进行了以“学习,理解,重构——新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为主题的微讲座。他特别强调基础教育正处在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和评价改革的崭新时代,从课堂教学着眼、着手、着力,用系统思维统揽教学的全过程,撬动教学中的僵化思想和陈规陋习,使课改、教改真正走向深处、高处。严必友从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新课程改革方案内在逻辑的变化、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重构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说。严必友的深入分析和独到见解,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老师们对于教学更深层次的思考,引起了在场老师的深思与共鸣。大家深刻意识到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与重要性,也更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学”是教育的逻辑起点,是儿童成人成才的基本路径。本次活动不仅为与会老师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更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点明了方向。
杨欣悦 梁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