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4年06月25日
经济
上一版 下一版

签约江北

2024/6/25

新区&南京海事局

6月22日,南京江北新区与南京海事局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书记陆卫东,江苏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缪昌文出席仪式并致辞,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何金雪、陈文斌、陶磊,南京海事局党委书记、局长林翔参加仪式。

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叠加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战略优势,江北新区承担着“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的使命。江北新区拥有20.8公里优质深水岸线,港口集疏运体系完备,建有西坝多式联运综合枢纽,内外贸航线密集;临港产业集聚,危化品吞吐量占南京全港的46%,航运经济发达,产业基础雄厚,尤其是钢铁、石化等传统支柱产业“两头在外”,与航运的关联度高。

陆卫东表示,新区与南京海事局进一步加强战略联系、深化全面合作,既是双方强强联合优势叠加,深化自贸试验区+海事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举,也是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携手更好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的担当之举。希望双方聚力枢纽连通,加快西坝港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发挥新区“连南通北”重要门户和战略支点的枢纽功能,共同谱写“水运江苏”建设的新区篇章。聚力以港兴城,打造绿色钢铁石化等特色化临港产业,切实将新区产业基础和海事系统航运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发展竞争力。聚力开放合作,着眼新质生产要素高效自由配给落户,打造长三角企业海外发展、绿色出海综合服务平台,全力推进运输港向服务港转型,推动中外企业经贸双向奔赴。

缪昌文表示,江北新区区位优势显著、政策优势独特、资源优势富集,双方签署合作协议是江北新区现代化航运创新园区战略落地的关键一步,必将为发展港航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力,必将为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必将为打造“水运江苏”南京样板、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贡献智慧力量。海事部门将以本次协议签订为契机,全面深化与江北新区战略合作,共同打造航运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航运创新发展引领区、高端航运集聚核心区。坚持“三个聚焦”:聚焦“安全绿色”,筑牢航运发展“基本盘”;聚焦“创新驱动”,提升航运市场“竞争力”;聚焦“转型升级”,做优航运产业“生态链”,以一流的港航服务和开放环境,打造海事服务自贸区的样板。

南京海事局从提升深水大港黄金效能、助力支柱产业发展壮大、优化港航营商环境、守牢安全绿色发展防线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服务江北新区发展的工作举措、阶段性成效及下一步打算。

现场,南京江北新区与南京海事局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江北新区港口能级提升、多式联运主枢纽建设、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现代航运产业集聚区建设等方面深化战略合作,加快江北新区建设步伐,促进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开放发展。南京海事局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与南京盛航海运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

来源:南京海事局

浦口&重庆大学

6月21日下午,重庆大学南京研究院研发及转化平台签约仪式在浦口高新区举行,标志着浦口区与重庆大学合作步入新阶段。该平台项目落地高新区,将有力推动更多科教资源集聚、更多优质项目布局,全力释放“1+1>2”的协同效应。重庆大学党委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汉龙,浦口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国平等参加。

刘汉龙在致辞中介绍了重庆大学的办学情况。他表示,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重庆大学现已形成涵盖大能源、大制造、大建筑、大人文、大信息、大健康等领域的更加适应时代特征、学校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学科建设新格局。未来,将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持续聚焦浦口高新区支柱产业,积极引入校内外科技创新人才和优秀校友企业等资源,为辖区内各类企业做好创新服务。

仪式上,浦口高新区与重庆大学南京研究院签署研发及转化平台项目合作协议,江苏重华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斯维尔建筑设计院、江苏禾光众源科技有限公司等6个重庆大学南京研究院研发及转化平台项目正式入驻浦口高新区。

据了解,重庆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985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地方在产业发展、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区位优势,以及重庆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重点面向人工智能、软件信息、智慧物联、智能制造、智慧检测等领域,引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团队,产出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共性技术成果,孵化一批成果转化示范企业,为浦口区的高质量发展和重庆大学“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活动现场,重庆大学微纳系统及新材料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南京分中心、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分室、重庆大学江苏校友会秘书处、重庆大学长三角校友之家也分别揭牌。

重庆大学南京研究院副院长杨永齐、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葛垚参加。副区长童金洲主持。

来源:浦口融媒体中心

六合&郑州大学

6月18日,南京市六合区与郑州大学在主校区举行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南京市六合区委书记、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周勇,六合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吕明亮,六合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范薇,郑州大学校长李蓬院士,党委常委、副校长胡少伟,江苏校友会会长张霆辉等出席签约仪式,南京市六合区与郑州大学相关单位负责同志、郑州大学江苏校友会校友代表参加签约仪式。仪式由副校长单崇新主持。

李蓬向南京市六合区、江苏校友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进展。她表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南京市六合区历史悠久,区位优势明显,产业配套、创新生态等方面的发展速度日趋加快,综合实力更加雄厚,正着力构建“大学+产业+园区”的融合发展模式,郑州大学也在推动更大力度的开放办学,双方的合作恰逢其时。她希望双方围绕科技发展增强合作动能,围绕产业发展培育合作项目,围绕做大做强顺畅合作机制,不断形成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持续拓展和深化合作空间,着力打造校地合作新模式新典范。

周勇对校地合作向产业科技创新进一步迈进表示了肯定。他指出,全面启动共建郑州大学江苏研究院、郑州大学校友产业创新中心并组建校友产业发展基金,既为校地融合发展搭建了新平台,也为区域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了新路径。他建议,发展定位要应时应势,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高校、高企、高新区“三高协同”;合作机制要先行先试,立足共同目标、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更多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活力释放的制度性成果;项目建设要借势借力,将学校优势学科和地方产业定位高度融汇,为高校和地方高质量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张霆辉在致辞中表示,在苏十万校友始终发扬“求是担当”的校训,拳拳之心、心怀感恩,脚踏实地、追求卓越,致力于推动校友成果转移转化、校地融合可持续发展等工作。南京市六合区与郑州大学的签约,将进一步推动江苏校友会加快形成以“研究院+产业创新中心+产业发展基金”为内核的运行机制,赋能校友资源,集聚校友力量,共同助力母校“双一流”建设与六合区高质量发展。

周勇、李蓬分别代表双方互赠馈礼,吕明亮、胡少伟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签约仪式前,周勇一行实地调研了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郑州大学)、资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杨彩红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118.195.242.119/content/2024-06/25/006561.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