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耕沃野 新质生产力在浦口具象化
2024/8/2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在7月19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按照三中全会《决定》作出的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形成一批新兴支柱产业,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眼下,在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一批批农业科技成果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用创新科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全自动机械化代替人工放置秧盘、铺底土、播种、覆土,自动播种线上秧盘整齐而有序,摆好的秧盘“住”进恒温恒湿的智能育秧暗室……走进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的永宁智能育秧中心,富有科技感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彻底颠覆了人们关于传统农业的印象。南京宁永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正超介绍,传统模式下,一季育秧产能只能满足4000至5000亩种植。如今,在新技术、新装备支持下,中心自5月正式投产以来不但每天能育秧2万盘以上,还能保证出苗更统一、更均匀。相比于传统育苗,育秧中心的出苗率高出15%。
陈正超介绍的新技术、新装备到底是什么?答案是数字育秧管控中心!负责该中心搭建工作的正是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的入园企业——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该公司项目经理马浩峰说,根据育秧作业浸种催芽、自动播种、暗化出苗和田间摆秧四大环节,对各类自动化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加装了智能感应、数据采集、智能控制等装置,将浸种温度、播种时间、催芽时间等各个环节的关键指标数据,通过传感器源源不断汇聚到数字育秧管控中心,实现对育秧产线作业参数的实时监测、预警、统计及分析。不只是育秧,智慧农业的“长处”更体现在管理效能提升。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打通“育秧订单系统”,依据订单信息排定生产计划,构建完整的订单跟踪、物料统计、出入库管理、 费用结算管理,实现全面数字化的转型升级。
智慧与农业结合,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位于永宁街道西葛社区简诺生态园围绕三产融合,以淡水澳龙、加州鲈鱼、永宁青虾等特色养殖产业为基础,打造集科学养殖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电商销售、农家乐休闲旅游、农业科普于一体的新型近郊型都市农园特色服务生态圈。马浩峰介绍,由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打造的“我的浦口”小程序文旅板块,主要包括农文旅地图、全景地图、认种认养三个板块内容。农文旅地图以浦口区特色乡村旅游为载体,集中展示浦口区特色农场、乡村景色;全景地图将简诺大大小小近20个场景的360实景图片展现在地图中,供用户在线访问。值得关注的“认种认养”模块,通过分布在农场各地的摄像头对种植进程实施实时直播,将整个种植过程明晰透明化,让客户吃得放心。在基地认养一块地,仅需通过小程序互动界面选择浇水或除虫操作,就可以透过直播目睹浇水和除虫的完整过程,亲身感受这一新颖的种养模式。在认种之后,还能携带家人朋友至现场亲身感受耕作,顺路展开乡村旅游观光、采摘互动、休闲娱乐、农耕体验。“数字农文旅平台的三个核心功能,将特色农业聚合、配套服务聚合、农产品及农业服务内容展示体验提升,为简诺农场打造具有浦口农业特色、农业主体好用爱用、具有分享引流的面向广大民众的,集农业观光、采摘、认种认养、餐饮、自然教育、研学亲子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文旅平台提供平台基础。”马浩峰说。
除此之外,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还拥有包括哈茨木霉菌NJAU4742靶向根系调控技术、河蟹智能分选机、十字花科叶菜类蔬菜系列化杂交F1代新品种、“生物+气流膜”智能发酵系统等在内的多项新技术,多家入园企业在农业领域研究的新成果涵盖了元宇宙、AI等新技术应用。未来已来,以变应变,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加速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集群,真正实现以科技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南京农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