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荷”之力,点燃顶山红色动能
2024/8/9
在顶山,有颗种子叫“红荷”,它以为民服务为根本,以清正廉洁为底色,向深处扎根,往高处生长,形成了“红荷V来”党建品牌、“红荷有声”宣讲品牌、“荷韵顶山”廉洁品牌,三大品牌相融共生,让生活在这片红色热土的群众深切感受到顶山党建之风、顶山“红荷”之品。
“红荷聚力”:合纵连横,多元共治
114个基层党组织、388个“微网格”、32个为民服务项目、247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事项……实打实的数据,折射出顶山全面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扎实工作。街道持续健全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路径,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共绘“合纵连横、多元共治”的红荷聚力体系。
顶山街道坚持以党建工作统揽全局,将党的建设与人民团结起来,打造“红荷V来”党建品牌,纵向优化基层党建架构,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治理网格——微网格”四级组织架构,横向打造全域党建格局,筑牢“红荷党建”的组织运行基础。
为了更好地服务末梢,顶山街道着重挖掘群众的智慧与力量,遴选278名“五好”党员楼栋长,覆盖联络居民24612户,他们深入社区了解居民的需求,聚焦群众身边的“小烦恼”“小纠纷”“小隐患”,从细从实化解难题,为群众提供最优服务。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顶山街道整合辖区资源,包括企业资源、学校资源等,形成13个“红荷共建”项目,协同推进大家关心的物业管理、适老化服务等“急难愁盼”微实事;开展企地共建,吸纳59家单位组成——红荷区域共同体并下沉至网格,42名高校、非公企业等党组织负责人兼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委员,为社区治理引入链上企业优势资源;开展政企合作,立项实施32个为民服务专项资金项目,搭建各类红荷公益平台,助力党员先锋践行为民初心;进行区域内跨部门协同议事,搭建“红荷V来”聚力体系,助力区域化党建取得新成效;开启跨区域联动,与来安县汊河镇党委进行流动党员“双向共管”,破解流动党员去向掌握难、管理到位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推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顶山街道聚焦基层治理难题,夯实党建基础,协同一切有效力量,让群众的需求被看见、被满足、被解决,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红荷有声”:理论宣讲,“声”入人心
王荷波、李玉,中共南京一大、二大……顶山丰富的红色资源丰富塑造了顶山独特的红色气质与基因。如何将宝贵的本土红色精神与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有机结合、生动传承?街道依托“红荷凌波”理论宣讲平台,以“理论宣讲+”模式,打造“红荷有声”理论宣讲品牌,让广大党员、群众在开放式、实景式课堂中学习、传播、践行党的创新理论。
党建是篇大文章,谁来讲,如何讲,讲什么,才能让党的理论思想“声”入人心?街道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建立“红荷有声”校地共建理论宣讲联盟,邀请辖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老师加入“红荷宣讲团”,与辖区“百姓名嘴”“南京好人”、本土学者共同传递党的声音,讲好党的故事,以其专业视角补齐基层宣讲专业短板,使理论宣讲工作提质增效。
7月1日,金汤街社区就开展了一次特别的理论宣讲会,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晓慧与顶山街道红色文化传承人、“百姓名嘴”王绍礼联袂为社区党员群众代表开展一场党纪教育主题宣讲,从本地居民们耳熟能详的王荷波同志事迹出发,从专业理论与历史故事两个角度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党纪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专业教授与本土学者的“混搭”成为了顶山理论宣教的一大亮点。
将宣讲内容融入传统文化,让理论学习与顶山众多红色及非遗文化资源相结合。近年来,顶山街道文化宣讲更多地呈现实境化、开放化,顶山调动起全街资源,依托龙虎巷历史文化街区、红色广场、滨江步道、定山城市客厅等地制定各具特色的研学路线,用真实场景与精彩讲述串联起独属于顶山的“红色路线”,让广大居民通过“理论+实景”形式,在“文化走读”中更直观感受顶山文化底蕴。
除了多样化的宣讲,街道还不断丰富文化宣教形式,一方面进一步梳理顶山红色历史文脉,拍摄制作《红色顶山》微纪录片,持续开展“书香顶山”系列活动,通过阅读活动强化党史故事、本土红色文化宣传;另一方面,通过“理论+文艺”形式,以歌曲、舞蹈等鲜活的群众语言传递党的声音。此外,还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不断引导广大干群将理论融入实践进行深刻理解,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不断走深走实。
“荷韵顶山”:
清正廉洁,赓续奋进
“长袍、布鞋,戴着眼镜,个子高高,胡子又黑又长……在王荷波的红色生涯中,他始终严于律己,初心不改,被称作‘品重柱石’。”在顶山,王荷波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他的故事也被群众广泛传唱。在这片深度浸润红色文化的土地上,街道深挖红色基因、廉洁文化,创建廉洁文化品牌“荷韵顶山”,通过每年在王荷波生辰的5月开展“尚廉月”廉洁文化主题活动散播廉洁的种子,通过开展主题教育维护清正廉洁的发展环境,通过以科技赋能创新监督基层社区“小微权力”的运行,不断扩大顶山廉洁文化品牌影响力。
为了加强日常监督,顶山街道坚持挺纪在前,一方面紧盯关键少数,深化“治不正之风、促担当作为”系列监督,压紧压实党员领导干部政治担当,自觉围绕中心工作履职尽责、服务大局。梳理重点领域廉政风险推进整改,以风清气正的氛围护航街道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街道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研究制定街道党员干部一般性违规违纪容错纠错办法,推动党员干部在新的高质量发展征程中敢干敢为。
在顶山,每年5月都会结合当年的中心工作开展“尚廉月”主题活动,面向全街党员干部、群众,举办“线上+线下”沉浸式互动式警示教育课、“将军写顶山”廉政书画展、廉洁文艺汇演进社区、送廉政主题电影进小区、举办传承优良家风讲座等活动,用丰富多样的内容传扬廉洁新风。在顶山,还有一支“顶廉”宣讲小分队,他们通过“宣讲+文艺”形式,让廉洁文化更接地气、更润人心。
顶山街道紧盯基层社区“小微权力”的运行,持续用好街道自主搭建的“社区智慧监管平台”,重整模块功能、拓展监督纵深线,升级改造现有平台系统。在“三资”“工程项目”“重大事项”的基础上新增“劳务用工”“民生领域”“12345热线”“专项监督”等监督内容,延伸监督触角。合理兼容现有“派云”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惠民资金系统、干部诚信档案等数据、资料,突出数据统计分析优势,将监督插上大数据的科技翅膀。
党建引领聚势赋能,理论宣讲浸润新风,党风廉政建设永葆底色,“红荷”党建之风徐徐吹来,让持续发展振兴中的首善街道更有顶山“范儿”。 本报观察员 杨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