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时候了! 长芦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2024/10/11
风吹稻田千重浪,又是一年秋收时。眼下,江北新区长芦街道15400亩水稻迎来收获季,放眼望去,满目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一台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为水稻抢收按下“快进键”,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又是一年好“丰”景
人间最美是金秋,最美秋色是丰收。航拍镜头中,稻田、湖泊与错落的民居构成一幅秀丽的田园山水画。走进长芦街道滨江村的水稻田,伴随着“轰隆隆”的机械声,阵阵稻香扑面而来,三台收割机正组团奔驰在稻田中,一束束金黄的稻穗被收入囊中,田间留下一排排整齐的收获印记。
长芦依江带河,自古便享有“鱼米之乡”之美誉,稻麦常年种植面积15000亩左右,占新区种植面积的60%以上。近年来,长芦街道通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良种、良法、良机、良地融合发展,促进粮食产量逐步提升。
“预计今年每亩稻谷产量达1200多斤,还是很可观的。”何文进家庭农场负责人何文进介绍,他的农场今年共种植400亩水稻,包括“万丰优”“Y两优”两个高产品种,具有米粒光泽度高、香味浓郁、口感更软糯的特点,预计总产量达240吨。望着沉甸甸的稻穗,何文进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
“智慧农业”大显身手
记者看到,一台台沃德收割机正来回穿梭,割稻、脱粒、粉碎稻秆一气呵成,大约10几分钟便完成一亩稻田的收割任务。
“我们从育种、栽插、耕地、管护到收割,实行全程机械化作业。”何文进介绍,今年克服了高温、台风等多种不利因素,预计在10月10日左右全面完成水稻收割,接下来将经过烘干、加工、包装等一系列环节,让市民第一时间品尝到品质上乘的“长芦臻米”。
粮食丰收不仅是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回报,更是农业科技与创新的成果展示。近年来,长芦街道加快推广应用农业现代化新装备新技术,实现水稻规模化、品牌化、科技化种植,采用集中育秧、大钵体毯状苗机插;开展定点苗情监测,适时加强肥水管理;增强配方施肥、使用缓控释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使用杀虫灯、性诱剂、毒蜂卡等绿色防控手段,做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为传统农事插上智慧的翅膀,有效保障了粮食生产稳产增产、节本增效。
奏响乡村振兴“丰收曲”
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稻田画,传递出丰收的讯息,这是长芦街道近年来推进水稻规模化种植、保障粮食稳产增产、助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狠抓产业帮扶的重要抓手和生动实践。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长芦街道积极推广优质水稻良种,严格落实好各项农业政策,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从办种、育秧到插秧后的病虫害防治、水肥一体化及栽培等方面,为种植户提供一条龙技术支持,确保粮食增产增收。不仅于此,街道还积极推动家庭农场走高质量、品牌化运营路径,着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春播一粒种,秋来粮满仓。据了解,接下来,长芦街道将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价值,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让“农田”变“良田”,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的“耕”基。
本报观察员 韩正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