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4年11月26日
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中英交流扬子中学站 让世界看见多彩中国

2024/11/26

11月21日,2024“让世界看见多彩中国”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成功举办。卓越基金会中小学交流部副主任蔡苏美、英国特鲁罗学校Dawson道森女士、英国欧托里中学Syddal西戴尔女士一行来到扬子中学交流访问,扬子中学党委书记蔡永刚、校长助理王传峰陪同,双方展开了一次精彩的中西文化碰撞学习。

本报观察员 杨彩红

以茶会友

初见中国儒雅文化

“让世界看见多彩中国”是2024年度国家教育对外交流的重点活动之一,扬子中学通过一系列内容丰富的活动,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多彩中国,彰显学校“国际理解教育”成果。

欢迎仪式在学校“金陵风”基地儒风斋举行。蔡永刚代表学校向远道而来的客人致以最诚挚的欢迎,对卓越基金会精心策划的“让世界看见多彩中国”活动表示感谢。他介绍了扬子中学开展国际互访工作以来的收获与感受,并期待在此次交流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道森女士和西戴尔女士相继介绍了英国欧托里中学、英国特鲁罗学校。双方互赠礼物后,共同欣赏中国传统茶艺之美,并就中西方饮茶文化进行了对比。扬子中学学生交流大使徐川、金通、余琬怡、田朝瑜、许郭孜同学进行现场同传翻译,他们出色的表现得到了来宾的一致赞誉。

美国演讲辩论专业教练Cole Evan Brown布朗先生则在另一间教室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原汁原味的英文课。课堂上,他以《让学生有能力用英语讲好中国的故事》为题,鼓励同学们发出中国青年的声音,说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青年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同时他围绕前沿主题激发青年思想,推进青年对国际问题的重视,让青年人的智慧带动社会的发展。

深入校园 领略多彩社团魅力

在金陵风地方文化课程基地,来宾一行走进地信引力(地理信息技术)社团,观看学生使用各种地理空间数据,利用简单的空间分析和制图方法做出各种各样的地图,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中英双方的地理教师进行了教科研的探讨,分享了各自学校地理学科的教学理念、教材选择、教学手段、学生培养路径等。教育同行面对面地沟通探讨、互通有无,确认了彼此好的教学实践做法,也点燃了教育灵感的火花。

在篆刻书法社团中,彭力晖老师指导学生书写“至精”和“尽精微、致广大”传递学校校训和教育理念。学生将刻有“至精”“明理”“精义”校训的作品送给来宾作为纪念。在乒乓球社团,来宾们受到在场同学活力四射的感染,纷纷拿起球拍与同学们切磋、探讨。科技创新社团的师生展示了无人机表演,当20余架无人机在飞行中平滑流畅地展现出经过精心设计编程实现的“爱心”、扬子中学的标志性字母组合“YZZX”,以及代表学校40周年校庆的数字“40”时,赢得了嘉宾的一致掌声。在激光雕刻社团里,学生和来宾合影并现场用激光进行雕刻创作,作为另一件礼物赠送留念。精彩纷呈的活动,让中华文化在交流互鉴中走向世界。

学科渗透 推进“国际理解教育 ”

学校是南京市教育对外交流的窗口,扬子中学自2014年起便开始了汉语对外培训项目以及国际理解教育的探索。多年来,学校始终致力于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扬子学子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的昂扬风貌、人文品格、精神特质赢得了国际友人的高度称赞。

“在全球化时代,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公民已成为高中教育的重要使命。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寻求着创新与突破。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语言的学习,不再是为了‘翻译世界,了解世界’,现在更是进入了向世界‘翻译中国,读懂中国’的时代。”扬子中学对外交流部主任高芳表示。

在扬子中学主持江苏省“十四五”教育对外交流重点项目的过程中,各学科或设计学习任务,或创设教学情境,努力达成将国际理解教育通过学科渗透的目的。语文组在人教版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中,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形成“笔走龙蛇”“六朝古韵”“妙手丹青”等七个板块的学习成果。音美组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南京元素”,教唱六合民歌,学习民间歌舞,书法课、素描课将地方文化作为创作对象。围绕“金陵风”,学校开设了三大主题选修课程:“金陵风华”“金陵风雅”和“金陵风流”。“金陵风华 ”内容侧重师生运用摄影、摄像和 3D 打印等方式,记录南京的美好;“金陵风雅”内容侧重体验、感悟金陵文化,师生运用笔墨丹青、轻歌曼舞、煮茶品茗等方式了解、传承地方文化;“金陵风流”内容侧重师生传播金陵文化的风采展示,这个视频里所呈现的是多个社团联动,组织策划的校园快闪活动。

搭建桥梁,共享交流互鉴红利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青年一代的面对面交流与理解,对于促进世界的和谐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近年来,扬子中学接待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学生交流团队,并得到积极反馈。一批批扬子中学学生精进了外语语言的能力,与外国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团结了周围一大批希望了解中国的同学,并保持长期的联系,向外界展示了一个个最真实全面、最积极向上、最知性友好的中国形象。

“一个学校要发展,必须有国际交流。多年来,扬子中学始终在传统文化建设与传承、在国际交流方面不遗余力,并且创出了学校独有的特色。”蔡苏美表示。

扬子中学以物质文化为切入点、以精神文化为内核、以行为文化为落脚点,用“国际理解教育”穿针引线,已然编织出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118.195.242.119/content/2024-11/26/008339.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