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1208户失信经营主体“重塑”信用
2024/12/6
企业信用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的信用能为企业带来诸多便利,而信用受损则可能导致企业陷入困境,带来一系列影响。
“往年经常会有企业打电话来表示,最近到银行申请贷款,银行说其公司名下有一条失信记录影响了信用,所以不能给予其贷款,想了解一下失信的具体情况,失信记录能否消除等。”江北新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表示,“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企业通常在招投标、办理银行贷款等业务受阻时,才意识到企业名下有失信记录,且对信用修复政策知晓率不高、信息掌握不全面。”
针对这一问题,新区市场监管局主动作为,结合新区“四大行动”,在全市率先探索触发式信用修复机制,创新推进信用修复AI提醒,引导失信经营主体主动纠正失信行为,重塑良好信用。
制度护航,出台主动提醒办法
今年年初,新区市场监管局首创试行《江北新区信用修复主动提醒工作方案》。“我们将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受到行政处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被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的经营主体标记为失信经营主体。”
该方案的出台,明确了主动提醒对象及期限,即对存量的已满足信用修复条件的失信经营主体,逐步完成全覆盖提醒;对新失信的经营主体,在最短公示期满前十五个工作日进行提醒。
数据共享,建立失信主体数据库
为了进一步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率,新区市场监管局搭建信用修复AI主动提醒系统,开发智能爬虫功能,系统自行摘录公示系统上公示的失信记录,同时与信用综管系统中的失信记录实现对接共享,建立失信经营主体数据库。
此系统有效地打破数据壁垒,通过获取收集年报数据库、数字江北法人库、税务、审批、经济普查和日常监管等渠道获取的经营主体的有效联系方式并标记来源标签,建立起了失信经营主体联系方式数据库。
精准匹配,搭建智能提醒平台
此外,新区市场监管局还构建了AI拨打智慧模型,系统自动匹配经营主体的精准联系方式,自主设定主动提醒的时间期限、提醒方式、提醒话术,通过“AI自动提醒”“在线主动提醒”“两书同达提醒”三种方式,引导失信经营主体申请信用修复。
为了实现信用修复“少跑路”“不跑路”,新区市场监管局还持续开展信用修复“网上办”“邮寄办”“现场办”,提供政策咨询、业务辅导等信用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主动提醒机制试行以来,系统已获取处理失信记录3.8万余条,梳理出9200余户失信经营主体,累计通过AI机器人拨打电话4742通,发送短信1992条,发送站内消息1778条,已成功为1500余家经营主体提供提醒服务,完成信用修复1324条,有1208户失信经营主体恢复信用。
王月 杨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