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5年01月07日
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锚定“两个千亿”奋斗目标 六合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2025/1/7

过去这一年,六合区各板块各部门锚定“两个千亿”奋斗目标、“2442” 整体布局,全力以赴、砥砺奋进。下面带大家共同了解2024年六合在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福祉等领域的工作成效,感受中国式现代化六合新实践的蓬勃力量。

这一年,六合向“新”而行,奋楫争先,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统筹谋划 奋楫争先

为推进六合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预计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642亿元,增长5.5%;1-11月,高技术投资完成53.9亿元,同比增长12.2%;1-11月,参与GDP核算的规上服务业实现营收70.6亿元,同比增速19.4%。

稳步推进,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参与核算的规上服务业营收等指标增速排名全市前列;都市圈文旅招商推介会获得市政府支持资金10万元,完成验收2023年“菜篮子工程”,获得市级补助资金35万元;在2024年南京市“金洽会”开幕式上,六合区3个项目上台签约,总投资62.2亿元。

统筹推进,当好项目建设“店小二”:2024年1-12月,全区18个市重大实施类项目完成投资63.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51.5%,8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全部开工,开工率100%;153个区重大实施类项目完成投资213.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0.2%,55个新开工项目已开工54个,开工率98.2%,20个力争开工项目已有6个提前开工。

深化改革,营商环境再添“软实力”:发布28个区级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应用场景,建立全市首个区级政务服务云平台“合心意”;优化行政许可“清单管理”,并发出全省首张载有许可经营项目的“一照多址”营业执照;印发《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在全省率先推出“免申即享”服务,惠及市场主体近500家。

引领企业向“新”而行 提“质”奋进

撑起工业经济发展“脊梁”

2024年1-10月,全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458.7亿元,同比增长4.1%,高于全市同期4.7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六郊区第三,完成工业投资75.35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排名六郊区第一;全力推进列入市“双百工程”22个重点项目,项目实施率100%,累计完成投资45.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73.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三季度实现营收63.28亿元,增速38.8%,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可实现全年目标。

推进“产业强区”建设:2024年1-10月,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207.9亿元,同比增长10%,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同比增长7.9%。

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全区智改数转网联线上诊断企业129家,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应诊尽诊;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改造完成115家,完成目标任务的105%;新增省星级上云企业41家。

强化企业梯度培育:2024年,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5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组织1家企业申报制造业单项冠军,目前已获省级推荐。

聚势共进 引凤来栖

锻造招商引资“强引擎”

2024年1-11月,全区完成新招引项目72个,总投资额约244.13亿元;完成开工/运营项目49个,其中开工类项目36个;完成实际投资总额83.4亿元;成功申报3个高能级项目、总投资额113.2亿元,分别为投资50亿元的南京现代表面处理科技产业中心项目(大体量制造业项目)、投资61.2亿元的六合区1.8GW“碳达峰碳中和”近零碳项目(大体量服务业项目)以及投资2亿元的新一代芯片封装散热材料研发制造项目(标志性未来产业项目)。

强化项目招引 深挖招商新资源:截至目前,区主要领导共计外出招商23次,推动各板块“一把手”带队外出招商200余次,项目招引取得突破,其中高能级项目3个、总投资额113.2亿元。

强化项目保障 推进落地新举措:共盘活低效用地约1231.8亩,盘活市区两级项目共计48个;中国路桥国内唯一总部项目经多轮磋商最终落户六合区,完成注册并开始运营;总投资50亿元的现代表面处理科技产业中心项目、总投资32亿元的江苏职业教育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国轩产线设备升级改造项目均已开工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盛世全球供应链配套总部基地项目主体已经完工并部分投产。

强化队伍建设 激发招商新动能:围绕招商引资政策“3+1”先进制造业集群、招商实例等主题,搭建合肥、昆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交流学习渠道,以专家教授授课、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持续强化招商业务培训与实操,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各项业务培训20余次,参加市局组织的相关线上线下培训15次,自行组织区内培训8次,组织参与人数超300人次。

“二次创业”

振发展之翼 谱时代新篇

2024年1-11月,六合经济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9.25亿元,工业投资49.26亿元,限上贸易业销售额144.57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3.3亿元。全年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8.8亿元,工业投资51.73亿元,限上贸易业销售额160.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6亿元。

项目招引稳中提质:截至2024年11月底,六合经济开发区已完成招引项目15个,包括新华教育集团江苏职业教育产业园项目、宁顺年产5亿只测温元件及防护组件项目、吉隆光纤熔接机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完成高能级项目1个,即总投资50亿元的南京溢丰智造科技表面处理产业园项目;申报实际投资总额49亿元、开工运营项目13个。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2024年,六合经济开发区列入区重点项目共32个,总投资406.83亿元,当年计划投资62.95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25个,总投资293.8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43.8亿元;房建及社会民生等项目共7个,总投资112.99亿元,当年计划19.15亿元;1-10月,3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12亿元,投资完成率92.33%(超序时进度完成),其中9个市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9.63亿元,投资完成率168.63%。

科技创新深入驱动:重点培育企业科创森林,组织80家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企业国网填报;截至9月,年授权发明专利131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达682件;2家企业成功创建南京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新能源汽车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试点试验园区顺利通过验收;国家重点人才工程计划,有效申报19人,入选2人;组织开展“校企面对面·英才聚六合”人才引育专场活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校企资源深度融合。

追高逐“新”势正起

跑出“加速度”

南京六合棠邑科技企业孵化器获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优秀等次(A类);南航国际创新港一期3、4号地块已实现全面封顶,二次结构施工有序推进……走进六合高新区,扑面而来的有生机勃勃的意气,有欣欣向荣的朝气,更有奔跑跨越的锐气。

集聚创新势能 点燃发展引擎:截至目前,六合产业科技创新港已成功引入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创新平台、8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实现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多个“零”的突破;累计集聚高端人才150余名,落地人才和产业化项目83个。目前,已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深度合作。

推进载体建设 厚植创新沃土:2024年12月,六合智创城项目建设完成;未来大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等10个校地、校企合作项目同步签约,成为灵岩产教融合研创区的首批落户项目,该批项目总金额超10亿元;航空航天产业园创新港首批产业化项目已全面入驻投产,包括绿色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所、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等,载体去化率已达80%,已成为现阶段全区航空航天产业创新资源的主要集聚区。

强化要素保障 优化创新生态:截至目前,六合高新区新增高企认定19家,累计46家,科小认定142家;已累计开展公共技术服务480项;南京六合棠邑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超70家,孵化器企业拥有有效知识产权数超500件,已累计孵化毕业企业35家;累计开展各类走访企业巡查312次,覆盖企业53家,累计621余家次。

陆轩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118.195.242.119/content/2025-01/07/008842.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