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5年01月10日
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回眸2024 拥抱2025 筑牢经济发展“硬支撑” 托起长芦群众“幸福梦”

2025/1/10

2024年,长芦街道聚焦江北新区“四大行动”主线任务,加压奋进,敢为善为,深入挖潜有效资源,建载体,强产业,促发展,在保障好产业发展、培育好产业优势的同时,服务好长芦群众,发挥好农业特色,彰显好文化底蕴,走出了一条长芦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产业引领蓄动能

经济质效稳步提升

以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引领力为核心,紧盯项目,全力招商,聚焦企业需求做好服务,多措并举助力辖区企业发展,为经济质效的稳步提升蓄积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内生动力积蓄增强。街道以“四大行动”为抓手,强服务,攻项目,链研产,抓招商,领导班子成员人手领衔一个行动小组,实现110家重点企业走访全覆盖;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芦韵智服”企业服务小程序焕新升级,共协调解决涉企诉求48件;发力打造长芦研产转化基地、长芦创新研发中心、长芦现代服务产业园及长芦高效农业示范区四大载体,推进熟地储备109.5亩,其中首批次 65 亩土地已顺利摘牌,江北新区长芦数智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全面铺开建设;牵手科投集团,打造44.5亩特色园区,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6.085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扩大发展空间;深化高校、院士资源联动合作,激发长芦·建科双创示范基地、长芦·华兴双碳双创示范基地两大平台辐射示范效应,以商招商、以智招商破题起势;长芦高效农业示范区涉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分批次启动,首批次1800亩已开工建设。依托丰富的“非遗”资源,成功举办“千年‘长’韵 ‘芦’会智兴”第二届长芦非遗季,与12家企业举行了集中签约仪式,项目涉及新能源、文化创意、数智产业、环保科技、生态养殖等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引进和培育产业资源,让“非遗”为长芦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2024年以来,街道注册文化企业达55家。

发展活力加快释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奋力推动项目落地实施。全年完成产业类新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个;亿元以下产业项目开工数11个,开工率达91.67%;完成新区重大新开工项目投资额6000余万元;完成新开工亿元以下项目投资额1.56亿元,完成率达13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从“研”到“产”项目数、研发项目招引数等5项指标已达全年目标,以高质量项目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产业加速聚集、经济转型升级。

以民为本筑基石

乡村振兴展画卷

不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积极推动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提速基础设施补短。有序实施街区市政道路提档升级、方巷小区微景观改造等年度城建项目19个;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统筹实施“一事一议”、为民服务专项资金类项目28个。

提档美丽乡村品质。利用独特的环境优势,高标准打造新犁湾市级宜居村,完成白玉社区玉龙路、滨江村乡级道路新杨线、沿江高等级公路玉带加油站至划子河大桥路段路灯提档升级等工作,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有序启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以长芦街道粮食种植主体服务联盟为纽带,有效整合辖区农文旅资源,持续擦亮长芦臻米、芦园草莓等特色农产品品牌。

有序实施征拆工作。完成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卫生防护距离环境整治项目(二期)涉及协议签订及房屋拆除工作;集中精力做好涉及项目遗留户攻坚扫尾工作;稳步开展长芦中心社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白玉社区、小摆渡村、通江集村、新犁村、滨江村1560户居民分得2046套安置房,陆营社区155户居民喜提230套安置房,喜圆百姓“安居梦”。

安全稳定守底线

和谐家园乐融融

聚焦安全、生态、发展、稳定等领域,采取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守牢安全防线。结合“三年治本攻坚”专项整治、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电动自行车全链条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检查145家次,发现安全隐患651项,整改完成率100%;完成省、市、新区安全生产反馈问题整改17项;重点推进“三合一”整治及“拆窗破网”专项工作;新增、改造居民小区充电车棚205组,解决居民有序停车、安全充电需求;完成81户困难居民“安心用气”改造工作;稳妥实施7户农村危房改造,确保群众住得安心、放心。

抓实生态环保。扎实办好第二轮省级环保督察、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涉及6件信访件调查处理工作;完成原南京龙溪化工等5个高风险地块土壤调查、风险评估工作;持续攻坚做好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和秸秆禁烧等工作;做好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守护好长芦的净土、碧水、蓝天。

保障重大项目。有力保障仙新路过江通道项目主线顺利施工;稳妥做好金陵石化高端日化品技改升级、光学级液晶新材料等4个项目落地涉及土地等保障工作。

做好矛盾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

创新赋能添动力

基层治理新飞跃

不断深化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夯实网格基础。不断巩固“党建+网格+微网格”的治理机制,持续建强25个网格党支部、50个综合网格、171个微网格。深化“1+3+N”组团式服务体系,接续开展机关人员下沉网格工作,共协调解决各类事项976件、提炼网格案例487个,积累基层治理经验。

强化“智治”支撑。建强街道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用好“千里眼”“云广播”,上线AI预警技术赋能智慧安防设备,加强试点示范,方巷小区“芦韵 e 家”智慧小区微信小程序上线运行,启动“方巷共智农园”改造项目,多措并举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

优化民生保障。梳理新增第三批涉企服务、警务、水务等帮办代办事项16项,2024年以来完成帮办代办服务721件;持续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实现社区(村)医保公共服务全覆盖;扎实推进乡村医疗互助保障工作;将六类重点困难老人、七类重点残疾人纳入钉钉网格化管理,每周走访、关爱到位。

红色领航铸党魂

培根铸魂更有力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持续增强工作质效。

强化思想淬炼。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开展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4期;开办“芦韵课堂”11期,邀请专家学者专题授课,覆盖政治理论、社会治理、经济发展、廉政教育等领域,补足干部精神之钙,塑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常态化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排查整治工作,稳妥排查化解风险点26个。

强化组织引领。选优配强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及“两委”班子其他成员后备人才队伍;推进落实“学仙林、见行动、优治理”活动17项学习借鉴提标清单及1个攻坚项目清单;有序推进“双结对、双促进”工作,加强沟通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强化规矩约束。开办“芦韵清风”廉政课堂4期;抓好巡察整改落实,修订完善街道“三重一大”议事决策规则、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等在用制度,强化制度执行。

强化正面宣传。大力发掘积极向上的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和热点事件,用鲜活生动的事例开展宣传报道和思想传播。积极在中央、省市媒体发声,街道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创新、党建引领、环境提升等主题报道屡见学习强国、《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等主流媒体,累计发稿700余篇。加强通讯员队伍、舆情引导员、社会舆情报送员队伍建设,持续传播主旋律和正能量。

2025年,长芦街道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用好江北新区政策红利,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不断做强优势产业,不断完善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创新驱动,不断优化文旅生态,不断提升城乡配套,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在展现建设南京新主城长芦新担当中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邹静静 韩正莲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118.195.242.119/content/2025-01/10/008887.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