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技术垄断 中昇建机含“金”量不断提升
2025/3/28
经济发展是时代的脉搏。近年来,沿江街道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擎旗奋进,含“金”量不断提升。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欢聚沿江,丰富多元的经济业态活力尽显,每个企业都闪闪发光、熠熠生辉。
总面积37.04平方公里的沿江街道生态优美、环境宜居,东临长江、北依龙王山,背靠南钢,紧邻生物医药谷,毗邻杏湖产业园。街道聚焦产城融合,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科技研发、商务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以创新为引擎,努力培养一批在全国甚至全球具有龙头地位的总部企业,在此过程中,中昇建机无疑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
中昇建机(南京)重工有限公司,系台商投资企业,致力于建筑工程、交通工程、能源及环境工程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产品覆盖塔式起重机、船式起重机、海上平台吊机、风电专用吊机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诸如电厂、超高层钢结构、桥梁、冶金、风力发电等重点工程和大型项目,并以其高技术、高品质、高效率赢得广大用户的普遍赞誉。
“1994年,这里周边还是一眼望不尽的稻田。人们农忙之后,三三两两闲坐田间地头,稻花香里说丰年……”追溯过往,中昇建机总经理黄兆琦仍然记忆犹新。
作为最早来沿江投资的台资企业家,郭中京开创了中昇建机(南京)重工有限公司。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就开始普遍使用大型起重机械,无论是道路、桥梁还是高楼,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由于知识产权壁垒,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大吨位履带起重机都要依赖进口。
机遇和挑战并存,中昇建机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更多可能。但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谈何容易?黄兆琦深有感触:“比的是质量,拼的是价格,抢的是时间。”
起初,核心技术都是从台湾引入,后来在沿江街道成立了研发中心,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在研发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问题,但是研发团队并不气馁,突破了多项大吨位履带起重机产品的技术瓶颈。如今,公司生产塔机最大力矩已达3200T.M,在相关领域保持着同业领先水平。在国内大型基建设施上,都能看到中昇建机的各种塔吊产品。
作为土生土长的老沿江人,黄兆琦一路见证了沿江街道的发展变化,也深刻感受到沿江街道的默默支持。建厂初期,由于许多流程不规范,没有取得土地证;企业面临资金压力,不得不向银行贷款,问题迫在眉睫。沿江街道得知情况后,通过多方协商,顺利解决了土地证的问题,帮助企业顺利贷到款,化险为夷。
“沿江街道是一个让人来了不想走的地方。”黄兆琦的语气中饱含眷恋,勤奋、踏实,任劳任怨,这是我们沿江人的精神。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中昇建机也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一方面,重点投入起重机械研究中心建设,加强技术迭代升级;另一方面,在北外滩水城建设台湾青年创意园,吸引更多优秀台湾企业家落户沿江街道。
任隽媛 秦有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