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5年04月15日
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葛塘街角的文具店 藏着我们青春的笔触与温度

2025/4/15

“下课下课!一起去门口文具店吧。”

“今天上了好多新盲袋!”

每个人学生时代的记忆里一定会有文具店的身影,从当年的“还珠格格”“我为歌狂”为主题的笔记本、文具盒到现在的“顶流哪吒”为主题的文具。小麻薯手账本,如今的文具店已经不再是小学生的专属,喜欢买谷子的大学生,热衷装扮办公桌的上班族,乐于收纳的爸爸妈妈,大家都能够在文具店里有所收获,藏在小小的文具店货架缝隙中的,正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

是文具店 更是多元文化的新空间

“书店+文具+咖啡”,如今,这样的跨界融合似乎并不鲜见。位于美利广场三楼的小石头书店就是这样一家充满“混搭风”的地方,面积200多平的空间内,设置有书籍区、餐饮区、文创区、阅读区等不同功能分区,最大化地满足读者需求。店内不仅流淌文化的韵味,还有创意的火花。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令人爱不释手,手账本里记录着青春的絮语,插画明信片定格了四季的风景,而那些萌趣的二次元周边——小卡、立牌、挂件,或是软糯的毛绒玩具,无一不诉说着年轻一代的热爱与情怀。尤其是随着《哪吒2》的热映,限量款卡牌成了大小粉丝争相收藏的宝贝。许多顾客笑着说:“小时候集卡的快乐,如今在这里又找到了。”

“我们希望能够依托文创产品的吸引力,满足全年龄层文化需求的同时,释放消费潜力。”书店负责人说道。以小文创带动大文化,扎根葛塘的八年中,“小石头”一直在做尝试,通过精准定位家庭客户、青年客户等群体,不断拓展消费模式,既为区域注入了文创零售活力,也赋能书店持续性发展。

八年来,小石头书店见证了太多故事:学生党在教辅区埋头备考,闺蜜们相约在文创区挑选礼物,白领们点上一杯招牌咖啡静享片刻休闲,亲子共读时孩子眼中闪烁的光芒……这里早已不只是一家书店,更是承载着欢笑、梦想与回忆的多元文化服务空间。未来,它将继续用书香与创意,点亮更多平凡日子里的微光。

是文具店 更是社群信息的交换站

是不是每个小区门口都有这样一家“晨光文具”。作为老牌国货文具品牌,晨光文具以过硬的质量与亲民的价格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学海无涯之路。位于松杨路上的这一家文具店,店铺面积不大,但从最普通的橡皮铅笔,到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文具;从考试必备的施耐德钢笔、2B涂卡笔,到女生们最爱的贴纸胶带;这里就像一个现实版的哆啦A梦口袋,总能变出你需要的宝贝。为了方便家长需求,老板还与时俱进,周到地配备了自助打印机。

“唉,老师让带照片,赶紧来打印。”“阿姨,有四年级的数学本吗?”不管是作业本没有了,还是卡纸不够了,在这里总能找到“学校同款”。买完文具的孩子总是不愿意离开,摸摸新出的盲盒、卡牌,看看火漆印章、咕卡袋套盒,家长们则韶一韶带娃烦恼,交换下辅导作业心得,文具店虽小,却是社群关系不可或缺的一环。

是文具店 更是见证时光的杂货铺

在葛中路的转角处,赫瑞文具百货店静静伫立了十余个春秋。与商场里那些光鲜亮丽的连锁文具店不同,这家小店固执地守护着最朴素的文具情怀——斑驳的木制柜台记录着岁月的痕迹,空气中飘散着纸张与油墨的清香,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时光的故事。推开那扇略显陈旧的玻璃门,仿佛时光也走得慢了。比起学生党,这里似乎更受附近“老顾客”的欢迎,家里少节电池,临时买个计算器,家门口的人总觉得这里买得更放心。当然,老店也要崭新貌,这不,从最基础的铅笔橡皮,到时下流行的手账贴纸,再到炫彩的电子用品,那些被精心分类却又略显拥挤的货架上,藏着无数令人惊喜的发现,期待着新主人的来临。

文具店不再只是售卖纸笔的场所,而是成为融合购物、体验、社交的新型文化空间。每一款新文具的诞生,都可能带动一个细分市场的增长;每一次消费体验的升级,都在为文化内需添砖加瓦。正是这些遍布街巷的文具小店,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最终汇聚成推动文创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蓬勃力量。在数字经济时代,小小的文具店正在书写大文章,以创意为墨,以需求为纸,绘就文化消费的新图景。

本报观察员 王怡

上一条:智能生活新观察 新区年轻人想要什么样的家?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118.195.242.119/content/2025-04/15/009959.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