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江北”幸福大篷车 传播科学育儿, 让“隔代爱”升级为“智慧爱”
2025/4/18
“没想到养孩子也有这么多知识和学问,小孙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我们做爷爷奶奶的,打骂舍不得,怕他跟我们疏远;太宠着又怕儿子儿媳有意见,一直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才好。听了赵老师讲的方法,真是让我收获满满,希望以后能多办这样的活动。”居民王女士感慨道。
近日,为促进家庭和谐与科学育儿,“爱在江北”幸福大篷车系列活动第二站正式开启。本次活动以“养育新学堂 隔代共成长”为主题,由南京江北新区婚姻登记处、泰山街道锦城社区主办,南京乐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特邀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赵芳漪,结合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帮助祖辈群体理解儿童成长规律,化解隔代育儿矛盾。
活动开始,赵芳漪向大家介绍知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观点之一——人的一生需经历八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核心危机若得到积极解决,将塑造健康人格。活动中,赵芳漪重点解析学龄前儿童(3-6岁)的“主动vs内疚”阶段与学龄期儿童(6-12岁)的“勤奋vs自卑”阶段,指导现场的祖父母如何通过鼓励探索、建立自信等方式,支持孩子心理成长。例如:过度保护可能抑制幼儿主动性,而忽视成就感培养易导致学龄儿童自卑。
活动通过情景模拟还原日常育儿矛盾场景(如喂养习惯、教育方式差异),化解代际育儿冲突,引导祖辈从儿童心理需求角度反思传统养育观念。小组讨论环节邀请参与者分享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平衡“疼爱与规则”“保护与放手”,推动隔代教育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
隔代养育是当代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祖父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由于时代差异和育儿理念的变化,代际间的教育观念冲突也日益显现。针对这样的现状,江北新区婚姻登记处特举办“养育新学堂 隔代共成长”活动,旨在运用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帮助祖父母科学理解儿童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从而减少家庭矛盾,优化育儿方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江北新区婚姻登记处表示,“幸福大篷车”系列将持续聚焦家庭建设需求,通过专业力量助力代际沟通,让“隔代爱”升级为“智慧爱”。
赵珊珊 杨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