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小学古诗文教学研讨活动 在浦口实小举行
2025/5/16
5月9日,中国教育学会2024年度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中的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实践研究》开题会暨江苏省首届小学古诗文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隆重举行。
来自全省各市区的300多名专家、学者、领导及骨干教师齐聚南京,围绕“古诗文教学”展开研讨。本次研讨活动由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承办。
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党委副书记周桂松在致辞中高度肯定本次古诗文教学研讨活动的重要意义,并向领导、专家给予江北新区的认可与支持表示感谢。深入研究古诗文教学创新路径,是精准践行“高质量教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关键性、实质性举措,江北新区开展三年攻坚,实施教育强区“五大行动”,以“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扩优提质,强师兴教,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新格局。
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七彩语文》杂志社社长朱家珑强调了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备受关注,经典古诗文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古诗文教学中,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古诗文教学路径,不断尝试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的丰厚意蕴,增进民族自豪感,为提升文化自信奠定了基础。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教研室副主任郭庆松指出,古诗文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怀,古诗文教学更是体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使命担当。他强调,古诗文教学应以文化自信为根基,充分挖掘古诗文背后的文化意蕴,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进一步提升教师自身文化修养,深入探索古诗文教学的路径。
在课堂展示环节,来自省内各校的六位老师分两个会场,带来了精彩的呈现。他们以6篇古文为例,通过感官联动、资料链接、AI问答为纽带,带领学生理解古诗的深刻内涵,为古诗文教学创新实践提供了范例。
在课程点评环节,六位教研员肯定了老师们的课例以学为中心,以意象为载体,将夯实基础与文化浸润并行,在空间拓展的视域下,丰厚古诗的意蕴。此外,教师充分重视资料的补充,以情感为纽带实现育人升华。
稍后,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莫砺锋作了题为《传统文化视野中的唐宋诗词》的讲座。莫教授结合自身经历,深入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特征及内涵,强调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并以杜甫的诗歌为例,阐述唐宋诗词与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为小学古诗文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教育学会2024年度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中的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实践研究”开题会上,课题组成员从研究背景、目标、内容及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表明要以立德树人为根基,进一步挖掘古诗文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积极探索并实践古诗文教学新路径。专家们充分肯定选题价值,并就研究重点、实施路径提出建议。此次开题会为课题后续研究筑牢根基,有力推动小学古诗文教学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征程中稳步迈进。
本次研讨活动,紧扣中国教育学会2024年度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深度聚焦小学古诗文教学,意义深远。专家与教师们的思维碰撞,不仅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创新方法,更从理论高度为小学古诗文教学改革锚定方向,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为培育新时代文化传承者筑牢根基。 王华 孙汉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