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板到云端:数字技术重构教学新生态
2025/5/20
以问题链串联思维脉络,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具象操作,每一处设计都紧扣新课标理念,是深耕课堂的生动注脚。为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数字化改革,5月7日至9日,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胡琳带领青年教师吕桃、王维江和唐超颖,赴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南门小学参与“小数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应用研讨会”专题培训。本次培训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数学思维与学习效率,为参训教师呈现了一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改革新盛宴。
这场活动既有专家专业指导,更有来自全国不同省市的26位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与优秀青年教师带来精彩课例展示。学校吕桃老师在分会场执教《三角形的内角和》。他以新课标为指引,通过实验操作、小组合作与生活实践,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培养几何直观与推理意识,生动诠释“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课堂伊始,以“魔术”导入—— 让学生尝试用一根吸管拎起矿泉水瓶,瞬间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课堂中设计了富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量、撕、拼、折”等实践操作,逐步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此外,他巧妙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以动画形式再现数学家帕斯卡12岁发现内角和定理的故事,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文化魅力,持续点燃求知热情。
课例结束后,专家对26节课例进行了专业的点评,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主任、小学数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张丽芳对吕桃老师的课例赞许有加。课堂上,学生敢于表达困惑、大胆质疑,学习氛围浓厚。面对生成性问题,老师熟练运用教学工具,用传统白板细致剖析问题,借助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将抽象数学定理转化为可视化操作。学生通过自主拖拽三角形顶点,直观感受三角形形态变化中内角和的恒定性,充分体现 “简约而不简单” 的教学智慧。凭借出色的教学设计与课堂表现,该课获评 “特级精品展示课”。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浦口实小的教师始终以积极姿态拥抱技术变革坚守“以生为本”的教育初心,让每一次思维的碰撞、每一次技术的赋能,都成为助力学生成长的基石。 唐超颖 孙汉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