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5年05月23日
消费指南
上一版 下一版

“免费领鸡蛋”,警惕诱骗老人新伎俩

2025/5/23

75岁老人发现银行卡被冻结、成了被执行人,原因竟是一名摊主借“领免费鸡蛋”拿走老人手机,冒用其身份登记注册了网店。

针对老人的精准“围猎”五花八门,近来又衍生出新套路,让人防不胜防。

窃取老年人信息用于“背锅”。四川警方通报,80岁老人苏某在赶集时遇到两名外地年轻人摆摊,声称扫码就能“免费领洗衣液”。老人自己没有微信账号,也不会申请,就将手机交由二人拿到一边操作了半个多小时。当地公安局反诈中心接到公安部下发的涉诈线索,该线索指向苏某手机号涉嫌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苏某才得知个人信息被骗子盗用。

引流到直播间再“坑老”。山东一网友告诉记者,骗子打着“免费领鸡蛋”的旗号用父亲手机操作,将其拉进微信群,后又在微信群分享直播链接,并以代金券、优惠券等诱骗群内老人点进直播间,手把手教他们在直播间下单购买产品。直到老人身体不适,网友才知道他一直在服用从直播间购买的保健品,一看账单发现已消费5000余元。

远程操控老人手机转移资金。广东62岁的李某接到境外电话,对方称他的“百万保险项目”已到期,要他缴纳2800元续保。李某表示要取消保单,在骗子忽悠下下载了“银×会议”等一系列应用程序(APP),并接受视频通话进行屏幕共享。骗子远程操控李某手机重置个人账号密码,盗刷老人79笔资金,共4.3万余元。

“凡准时参加活动者,均可免费领取鸡蛋10个”“扫一扫就能免费领取洗衣液或洗衣粉”“你的直播间会员即将到期,如果不取消,每个月需缴纳几百元的会员费”……记者调查发现,千变万化的新型套路背后都有着共同的公式:虚构身份+小便宜利诱/负面后果恐吓+引导老人手机操作=上当受骗。专家介绍,骗子往往用虚构出来的身份骗取老人信任,抓住其“省钱”或是“怕惹事”的心理,并利用老人不熟悉互联网相关操作行骗。

广州市民刘华的母亲今年75岁,为在超市领鸡蛋,老人加入了一个微信群。“每天都要进直播间听课,还不能快进,必须按时答题。每天晚上戴着老花镜熬夜打卡赚那几毛钱,时不时还下单买一堆三无产品。”刘华多次劝母亲退出群聊,母亲却坚称“老师讲的都是养生知识,这是学习”。

“大数据会给老人精准推送相关信息,其中就包括养生或售卖相关保健品的内容,久而久之老人就会失去接触不同领域信息的机会,甄别能力自然越来越弱。”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谭华红表示,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老人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缺乏足够辨识能力,一些不法分子便乘虚而入,专门针对老年人进行诈骗。

近年来,多部门深入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对涉养老诈骗犯罪批准逮捕200余件310余人,起诉630余件1700余人。个人防范层面,专家建议,子女定期帮助家里老人清理手机上的APP,关闭高危APP权限;为老人准备两张银行卡,其中一张不开通线上权限,供老人线下日常使用。在老人手机上安装国家反诈中心等安全软件,帮老人快速识别可疑诈骗应用。

新华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天热了,“冰杯”重返市场引热议 有人认为既解暑又有情趣,也有人不解为何花钱买一杯冰块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118.195.242.119/content/2025-05/23/010337.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