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5年07月18日
文韵
上一版 下一版

于细微处见真章 ——评满震小小说《安然一日》

2025/7/18

□ 连云港 / 苗红军

平日里,当我们谈论平安时,“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等箴言总会脱口而出。这些凝聚着先人智慧的处世之道,早已成为指引生活的警世恒言。然而,当这些抽象的哲理走进文学世界,如何褪去说教的外衣,化作叩击心灵的故事?满震老师的《安然一日》给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答案。小说截取普通人的生活片段,以三幕“有惊无险”的日常,在平淡的烟火气息中,编织出“谨慎处世即平安”的深刻命题,细微之处见真章,平凡之中藏哲思。试想,我们每个人的平安一生,何尝不是由一个个“安然一日”组成的呢?

构思之巧,

拆解日常生活中潜藏的危机

《安然一日》以“总—分—总”的精巧架构,构建起充满张力的叙事空间。开篇以“安然”二字埋下伏笔,暗扣主题,结尾借助日记和朋友圈的形式升华主旨,首尾呼应,浑然天成。

主体部分选取“发现霉饭”“找回相机”“避开险桥”三个极具现实感和代表性的生活场景,犹如精准的手术刀,剖开日常生活表象下潜藏的危机。从误食霉变食物的健康隐患,到遗失贵重相机的财物损失,再到跨越危桥的生命威胁,作者以细腻笔触层层递进,将风险从饮食、财物延伸至生命安全的维度。这种由浅入深的叙事方式,不仅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危机在平凡生活中的悄然蔓延,更将“防患于未然”的抽象理念,转化为可触摸、可思考的生存智慧。阅读过程中,读者仿佛置身一场沉浸式风险教育课,深刻领悟到谨慎处事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冲突之锐,

两种处世哲学的鲜明对照

通过前文三个危机场景的巧妙铺陈,小说中人物的不同处世态度也随之浮出水面。作者虽未浓墨重彩刻画人物,却通过简洁的对话与行动,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处世哲学。面对险桥时,妻子的侥幸之语“你没看刚才那辆拖拉机,不是从那边开过来了吗?我们的小车也不比拖拉机重,总不至于我们上去就把它压垮吧?”与安然“不怕一万只怕万一”的谨慎态度形成强烈反差。

这一对话冲突,不仅勾勒出人物性格,更折射出大众对“小概率危险”的麻痹心态与智者对“不确定性”的敬畏。安然三次“拦截”行为——制止吃霉饭、找回相机、绕行险桥,本质上是理性对惰性的胜利,将“防患于未然”的智慧具象化,引发读者对自身处事方式的深刻反思。

哲思之深,

重新定义幸福的生命认知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热衷于追逐“金榜题名”“升官发财”等光鲜亮丽的“高光时刻”,将其视为幸福的象征。然而小说结尾借安然的日记,将主题推向新高度。作者将“避免破财、疾病,乃至死亡,避免灾难和不幸”与“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等人生喜事相提并论,甚至认为前者“更值得庆贺”,颠覆了人们对“喜事”的传统认知,强调了平安、顺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作者以这种反差式表达,引导读者重新校准幸福的生命认知。平安不再是成功的附属品,而是独立且珍贵的生命勋章。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谨慎能避免危险,却不会以此为功”的箴言在此得到了完美印证。安然“庆幸”的背后,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见:真正的人生赢家,不是抓住了多少机遇,而是避开了多少足以颠覆生活的暗礁。这种对幸福和平安价值的重新审视,赋予了小说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哲学内涵。

白描之妙,

质朴语言的震撼力量

《安然一日》文字质朴自然、简洁流畅,以白描手法勾勒出浓郁的生活质感。“麦苗青青,油菜花黄”的春日景致,“亲吻花瓣,与花朵相拥”的亲子互动,寥寥数语便营造出鲜活的生活场景。

这种简洁的笔触,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更让潜在危机显得尤为触目惊心——危险往往藏匿于一碗剩饭、一次疏忽、一个侥幸念头之中。质朴语言与深刻主题的交融,完美诠释了“大巧若拙”的艺术境界。

《安然一日》没有宏大叙事与跌宕情节,却凭借对生活的敏锐洞察与深刻思考,揭示出“细微之处见真章”的生存辩证法。满震老师如一位智慧的生活导师,提醒我们:岁月静好并非运气使然,而是无数次“谨慎选择”的积累。生活中,我们或许无法预知所有风险,但保持“多看一眼”的细致之心,“多察一分”的沉着之心,“多思一层”的谨慎之心,方能为自己与所爱之人筑牢平安防线。

(苗红军,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连云港市微型小说学会副主席。)

上一条:夏听蝉鸣
下一条:寓言二题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118.195.242.119/content/2025-07/18/011044.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