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5年07月29日
文韵
上一版 下一版

玩出一番古韵来

2025/7/29

□ 南京 / 张楚贤

心里头惦记了些日子,盼着能去一趟山东临沂。那地方,是书圣王羲之的故里,单这几个字,就仿佛带着一股墨香,从古书的纸页间飘了出来。上个周末,这桩心事总算有了着落,爸爸妈妈领着我,一同踏上了这趟寻古问源的旅程。这哪里仅仅是出游呢,这分明是一场与千年前古人的约会。我憋着一股劲儿,要在这片浸透了历史的土地上玩出一番别样的古韵风趣来。

一脚踏入王羲之故里,人像是被轻轻推进了另一个时代。迎面便是一脉清流,不知流淌了多少岁月,依旧清澈得能瞧见水底柔柔摆动的水草。溪边,蜿蜿蜒蜒地铺着一条石板路。午后的太阳是顶好的,暖洋洋的,却不晒人。它透过路旁交错的枝叶,将光“筛”了下来,于是那古旧的青石板上,便落满了跳跃着的、圆圆的金钱般的光斑。我心里一乐,索性撒开了腿,在这光斑上、在这石板路上,蹦蹦跳跳地耍开了。

我玩起了跳房子的游戏,一格,一格,脚下踏着的是坚实的石板,清脆的回响里,却又仿佛踏着虚无缥缈的时光。这石板,当年王羲之可也曾踏过?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风,可也曾这样吹过?正想着,一阵风来,拂过路旁的垂柳,那长长的柳丝便不安分起来,袅袅地,柔柔地,也拂过了我的发梢,痒痒的。我抬起头,看着那些在风中摇曳的枝条,不禁笑了。原来,这些树也是顶爱玩的,它们摇着身子,弄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应和着我的脚步,与我一同欢笑着。

顺着石板路往里走,便到了一处碑廊。这里静悄悄的,空气里似乎都沉淀着墨香与时光的味道。一走进,我的脚步便不自觉地慢了下来,说话的声气儿也小了。廊中立着好些古老的石碑,还有一幅王羲之的画像,画中的他,目光深邃,仿佛能望穿千年的烟尘。我凑上前去,一块碑一块碑地看,一个字一个字地品。那些刻在石头上的字,哪里还有半分石头的僵硬?一笔一画,都像是活的,带着筋骨,含着神采,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碑上“走”下来似的。

“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拓本自然是有的。我痴痴地望着,心里头不住地叫好:即便是刻在碑上,那份潇洒与劲道也丝毫不减啊!尤其是读到那句:“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我的眼前,那石碑竟渐渐模糊了。我仿佛真的被带了进去,看见一群晋代名士,散坐在蜿蜒的溪水旁,酒杯随着水流轻轻漂荡,停在谁面前,谁便吟诗一首,一时间,清谈与欢笑之声,和着潺潺水声,一并入了耳。这般文人墨客的雅兴,真叫人神往!

再往前,便是大名鼎鼎的“洗砚池”了。来之前,我总以为,那池水定是如传说中一般,是浓得化不开的墨黑。到了跟前才发现,池水清亮,只是因着池底厚厚的青苔和水藻,在天光云影下,才显得那般幽深,予人一种墨色的错觉。我趴在池边亭子的栏杆上,饶有兴致地看那水里的金鱼。它们像是池中的精灵,拖着长长的、纱一般的尾鳍,在水草间悠然穿梭,时而聚拢,时而散开,浑身都透着一股自在与无忧。想来,它们日日夜夜在这池子里生活,怕是也濡染了这千年的墨香,变得通灵性了吧。

池畔立着一面碑墙,满满地挂着后世名家们的字画,都是为了表达对王羲之的敬仰与怀念。那些字,有的苍劲如松,有的飘逸若仙,淋漓尽致,各见精神。这哪里是一面墙,这分明是一场跨越了时空的无声合唱,每一笔,每一画,都是后人对前贤的一次回望与致敬。

在故里逛了一整天,我好像真的做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梦。我在这梦里尽情地玩耍,与古老的石板路嬉戏,与风中的垂柳问好,更与那位“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圣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这一次临沂之行,真真切切地让我“玩”出了一番古韵风趣。这番“玩”,是与古人精神的嬉戏;这份“趣”,是沉淀在心底的悠然。中国的传统文化,原来不总是在书本里正襟危坐的,它也可以在这阳光下的石板路上,在这清澈的池水里,被我们这样欢快地“玩”出来。这份滋味,如今想来,还甜在心里呢。

上一条:难忘军营拉歌声
下一条:牛首山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118.195.242.119/content/2025-07/29/011147.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