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话”温暖,京新社区这场公益活动很特别
2025/7/29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7月26日下午,一场特别的公益活动在京新青少年成长中心开展,伴随着熟悉的音乐旋律,30余名青少年和家长舞动双手“唱”响国歌,共同走进“无声”的世界,收获满满的启示和感动。
本次活动由江北新区残联指导,沿江街道京新社区主办,活动以《当手指跳舞时》绘本共读拉开序幕,特邀分级悦读研究院阅读指导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近“与众不同的朋友”,感受小主人公特别的世界,将故事化为温情纽带,引导孩子们学会正视自己的不同、接受他人的不同,学会和自己不同的人相处。
“小朋友们,你是否曾经想过,那些无法用声音表达自己的人,是如何与世界沟通的?”为了深入体验听障人士无声的世界,更深入地探讨爱、传递爱,活动特邀江北新区残联手语助残服务队蔡玉兰老师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手语课。蔡老师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手语服务背景,带大家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之旅。
“双手缓缓抬起,掌心相对,指尖相触,在胸前搭成一个‘屋顶’的形状,这就是‘家’;双臂笔直上举,掌心相对,五指张开如伸展的枝叶,在空中定格成一棵‘树’的轮廓,这就是‘树’……”课堂上,蔡老师通过详细的手语动作解析,逐字逐句地教在座的学员们熟悉手语动作,“你好”“谢谢”“欢迎”……大家“手舞足蹈”地表达着,感受着无声世界的温度和情感。
随着学习的深入,大家逐渐揭开手语世界的神秘面纱。蔡老师随即带领学员尝试+歌曲手语演绎,教学随之进入了高潮。“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随着庄严的国歌声响起,全体起立,大家舞动起双手,跟随旋律深情地“唱”起国歌,无声的画面中,每一个手语动作都饱含深情与力量,充分表达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这节公益课非常棒,我学会了一些日常词汇的手语打法,感觉很有成就感!”11岁的琪琪在课堂上学得尤其认真,她说,自己生活中曾接触过失聪的小朋友、聋哑人外卖骑手,感受到他们的孤独和普通人沟通的不便,她说,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手语,找到与特殊群体沟通的“钥匙”,“把我们的善意和尊重传递给他们。”
此次手语课堂进社区活动是京新青少年成长中心特别策划的“悦读荟”系列活动之一,不仅让辖区儿童学会了实用的手语知识,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关爱残障人士、构建和谐社区的种子。据了解,下一步,京新社区将持续通过多种多样的残健融合、共促共建活动,积极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关心理解、服务帮助残障人士的社会文明新风尚,进一步赋能青少年茁壮成长。
本报观察员 韩正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