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山河的前世今生
2023/10/13
□江北新区 / 刘彩虹
前不久,陪伴年迈的母亲回到阔别已久的江北梓乡。
位于江北新区泰山街道的那段朱家山河,早就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中,融入了我的血液里。因为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两岸留下了我童年的脚印。
朱家山河蜿蜒在南京江北岗地,总长18公里,河面宽20米。如果说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那么朱家山河就是东门南门和浦口人的母亲河。
朱家山河开始于黑扎营的滁河,自此连通黑水河,到了东门古镇黑桥附近九十度转弯顺着浦口明城墙自南门一路东去在老江口汇入长江。
在明代没有开挖之前,有众多人口、丰腴的良田,农业发达,以东南门古镇为中心的浦口明城商业繁荣,大码头航运繁忙,是重要的物资中转集散地和手工业中心,自然而然成为南京的重要门户。但这一地区海拔较低,地势低洼,饱受洪涝之苦,每当滁河泛滥,洪水来袭,一片汪洋,百姓流离失所,农民辛苦一年种下的农作物往往颗粒无收,商业和手工业也遭受重创,经济元气大伤。
自从明皇朱元璋修建浦口城开始,一直计划解决此地洪涝之害,由于朱家山山岭阻隔,洪水之害始终不能彻底解决。自明代至清代几百年间,断断续续有多次开挖朱家山河的工程,但终因石坚土硬,工程艰巨,技术落后,一直不能成功使两河贯通,直至清朝吴长庆将军(就是现今浦口东门古镇吴公祠祭拜的先贤)驻军此地后,状况才有好转。
吴长庆将军驻军浦口东门古镇后,启用军中士兵和河工一起参与朱家山河的开挖,日以继夜挖河不停,每当遇到巨大石块阻拦,就用炸药爆破清除障碍。炸药的使用提高了效率,加快了挖河进度。此工告成,朱家山河的水之害变为水之利,捍卫了生灵,化灾区为腴壤,禾稻遍野,漕运民食大有裨补,当地百姓代代受惠,造福一方。
朱家山河因其工程艰巨,耗资之多、耗时之长,回报丰厚,惠及民生,在当时有较大影响。
朱家山河这条几代人呵护有加的河流,2013年的状态却不容乐观,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工业污水污染严重,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致使朱家山河脏乱至极。从2016年起,政府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将东门镇居民分期分批拆迁,实施环境整治改造工程。
如今的朱家河两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花团簇簇,锦带绵延,在斜阳余晖的映照下,彩霞万点,游鳞戏水,鸥鹭成群。两岸护坡整齐坚固,豁目远望,如临瑶池仙境。
啊!我徜徉着,几乎不相信自己的双眼,难道这就是我魂牵梦绕的桑梓地?以前破旧的民居建筑不见踪影了,取而代之的是花园式的景观;以前的污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碧波荡漾的清澈的河水。
我不禁心旷神怡……忽然听到母亲在叫我,思绪被打断。我搀扶着母亲一步一回头,忽然想起徐志摩的一首诗:“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