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图书馆 打造市民身边的“文化客厅”
2024/2/7
六合古称“棠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作为六合市民共有的“文化客厅”,六合图书馆从1958年建馆到现在六十余年时间里,默默耕耘、厚积薄发,不仅引领了全民阅读新风尚,更彰显了六合的文化品位和文化软实力,成为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标杆,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国家一级图书馆”。 全媒体记者 韩正莲
家喻户晓的“文化粮仓”
择一本喜欢的书籍,选一处静谧的空间,来一趟书海里的奇妙旅程……来到位于六合区王桥路155号的六合图书馆,一幢气势恢宏的大楼矗立在眼前,记者从一层主入口区域,发现前来阅读和“充电”的读者络绎不绝。
记者首先来到一楼少儿图书室,发现这里人气爆棚,小朋友们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书,或与家长亲子共读,或偏坐一隅沉浸书海。家住石林中心城的高女士带着6岁半的女儿经常来借阅绘本,因为“这里的图书种类多、品质好,希望让孩子从小就在这么好的阅读氛围里,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高女士女儿则欢快地表示,来图书馆看书就像过节一样。
二楼阅览室也成了不少市民的热门“打卡地”,学生一族带着课本埋头自习,上班族携带笔记本电脑忙碌着工作,还有不少老年人津津有味地翻阅报刊,图书馆内一片寂静,学习氛围浓厚。六合图书馆党支部书记刘文蓉向记者介绍,一般节假日是人流高峰期,图书馆在空间实施全方位开放,时间进行个性化延展,并依托智能化设备,全方位保障读者服务。
六合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8660平方米,拥有阅览坐席800余个,总、分管藏书量近66万册(件),并重点建设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特藏文献室、国学馆、视障阅览室等功能空间,年均流通人次59万人次,已成为六合人“家门口的文化粮仓”。
作为六合文化地标,图书馆十分重视品牌建设,近年来策划推出了“六图讲坛”“六图展览”“六合放映室”“六合手工坊”等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2023年以来,参与组织策划阅读推广活动236场,在春节、“世界读书日”、暑期、国庆节等重要节假日,结合地方特色,开展“年味书香两相宜 ”“4·23世界读书日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弘扬时代新风学雷锋月”“暑期加油站”“喜迎国庆,欢度中秋”等系列活动,服务读者2.9万人次……六合图书馆全力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开展,新时代城市阅读高地效应凸显。
给古籍配发“身份证”
清康熙六十年的《钦定春秋传说汇纂》、雍正五年的《内府刻御纂七经本》、民国地方史学家张官倬的手稿《棠志拾遗》……这些珍贵的古籍善本,都来自六合图书馆。
历经水火兵虫、见证漫长历史,古籍是光阴中的幸存者,更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六合区历史悠久,文脉绵延,古籍存藏量十分丰富。走进位于二楼的古籍书库,书香混合着原木气息扑面而来,一本本古籍被整整齐齐地放置于专用书柜里,虽然纸页泛黄,但每一本均有自己的“身份证”,标有藏书书名及编号,仔仔细细被分类登记、入档。
图书馆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图书资源建设是立身之本。除广泛搜集当代图书资源外,保护、传承与活化古籍,也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责。六合图书馆古籍特藏6900余册,多为明清刻印本,约1000册为善本古籍,所藏线装书不仅要籍咸备,还有的八十多册珍贵诗文手稿,其中四部古籍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
为加强古籍的原生性保护、再生性保护和传承性保护,2016年9月,六合图书馆建设了六合特色古籍数据库,构建独具特色的地方古籍数字化服务平台,除了馆内古籍,还收录了国内常用古籍和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读者想要查看古籍,在二楼在图书馆二楼电子阅览室刷身份证上机,即可“穿越时空”,阅览该馆的古籍数据库,领略古人的智慧。该平台对六合区相关古籍整理及地方文化传承和历史人文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送作用。
古籍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六合图书馆积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健全古籍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古籍宣传及修复、申报古籍名录,配合各级古籍保护中心古籍普查工作,2017年,六合图书馆被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准为江苏省古籍保护单位。
数字化创新点亮书香六合
读书不分四季,也不分时辰,六合图书馆给读者24小时的暖心陪伴。一楼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借还系统科技感满满,读者可持借阅证、身份证、社保卡在各个服务点实现通借通还,该设备有效解决了县图书馆在地理位置上和服务时间上的局限,为广大读者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自助借还书服务,打造一个更加人性化、智能化、便利化的阅读服务体系。
作为市民身边的“文化客厅”,文化的浸润无处不在。点开“南京市六合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读者中心、服务门户、电子资源等菜单目录,轻松引导读者进入“知识视界”“畅想之星电子书”“有声数字书屋”等平台,随时随地动动手指就能用手机等设备在线阅享书香。值得一提的是,六合图书馆与南京所有市、区图书馆实现一卡通通借通还,现已建成9家街镇分馆、105家社区(村)书房。
近年来,六合图书馆持续深入推动数字文化传播与服务,将原有的线下图书馆服务项目实现线上拓展,丰富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数据库,拓展阅读服务深度与广度,从“借”到“荐”,从“纸”到“智”,把图书馆从线下搬到线上,同时在报刊征订、阅读推广活动举办上征求读者意见建议,供需更为精准,推动共建共享,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2023年,六合图书馆全年共获得国家级荣誉9项、省级荣誉9项、市级荣誉7项、区级荣誉4项,4件作品入选中图学会“书海好景文旅融合图书推荐”短视频征集活动,《入馆相阅须知小漫画》入选中图学会“图书馆杯”主题图像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展示名单,《以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南京市六合区图书馆儿童友好型少儿空间建设与服务案例》入选2023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论文和业务案例征集活动(中国图书馆年会征集)交流名单……插上数字化的智慧翅膀,图书馆不仅是藏书与借阅的场馆,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者,六合图书馆正给百姓带来更多的幸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