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5年04月11日
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南京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推进会纪实

2025/4/11

4月8日,南京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推进会在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柳洲东路分校召开。会议以“云享赋能・习惯奠基・区域协同”为主题,市教科所专家团队、教改实验校代表及江北新区教科研管理者齐聚扬子江畔,共同探讨数字化背景下教育转型路径。市教科所主任王飞、原所长左坤、科研员祁海燕以及江北新区教育科研部科研员秦晶,与一线教师紧密携手,通过躬身实践的方式,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三名教师与课堂新生的双向突围

课堂成为破茧新生之地。琅小柳洲东路分校徐菲执教《小毛虫》示范课,深入践行新课标理念,从“字理溯源—读中内化—言语实践”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渗透生命哲学教育。丁玢瑶以《角的初步认识》为课例,构建“生活化・结构化”教学新范式,紧扣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协作交流中实现认知跃迁,依托双轨架构形成教研闭环,推动教学转型。南化实验小学储楚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为课例,构建“问题驱动—实践育人”课堂,创设真实场景,让学生经历完整探究链,实现数据意识与终身学习能力融合,为教学改革提供范式。

这三节课例,充分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内核,真正贯穿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

静水流深处激荡区域智慧的双向突围

琅小柳洲东路分校、南化实验小学与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联合呈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

琅小柳洲东路分校《基于“云享思维”的生态学习群建构》项目,构建“双螺旋生态学习群”教学体系,整合学习与教研平台,形成教研闭环,创新“教—学共生”模型,打造云端资源矩阵,提供可复制范式。南化实验小学《为终身学习奠基:涵育小学生学习习惯的深度探索与实践》项目,构建“三阶五维”习惯培养体系,创新课堂范式,打造双螺旋机制,通过跨学科项目形成育人链条,获诸多荣誉,成果受关注,提供示范性样本。

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区域如何推进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的研究》项目构建“三维联动”教改机制,从战略、管理、实践多方面发力,推动区域教育创新,形成新型育人格局,提供可复制的区域样本。

在深耕的泥土里种下突破支点

左坤巧妙地结合课例《角的初步认识》,紧扣识别对象、确定标准、寻找关系、表达关系以及应用关系这几个关键要点指出教育领域几大转变。一是从学科领域走向生活领域,让相关事物更好地融入生活场景,贴近实际生活。二是从教师主导提问走向学生主动提问,实现从教师“独角戏”到学生“合作分享”的课堂转变。三是从单纯的知识学习走向思维经验积累,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深度体验。四是从注重知识掌握走向关注思维品质培养,实现知识与生活逻辑的衔接。

王飞对两个项目所蕴含的实践与思考给予了高度认可,凭借自身扎实深厚的专业素养,从多个维度全面且深入地肯定了项目的价值所在。与此同时,王飞对各区教改满怀深切期望,鼓励各区学校能够主动参与教改,将优秀成果推向区、市,为教育事业注入强劲动力。

两位专家给出系统化方案,左坤的“认知脚手架-思维可视化-生态全追踪”机制;王飞的“数据画像-精准教研-生态协同”路径,破解知识本位困境,衔接“今日课堂”与“明日素养”。

从深耕者联盟到教育新生态

在数字化浪潮与百年树人目标交汇之时,教育改革要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深化“云享思维”文化建设与跨学科资源整合,构建上升路径。江北新区将以“三维驱动”模式持续优化教育生态,为培养智能时代未来人才提供“南京方案”,在基础教育改革深水区探索出极具示范价值的创新之路,让教育朝着“人人向阳生长”的美好愿景不断迈进。

此次推进会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为南京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注入强大动力,有望引领区域教育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众多成果也将在更大范围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徐国宁 杨凯

上一条:推进“金陵好课堂” 为浦口城乡小学发展赋能助力
下一条:扬子中学获评省级优秀项目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118.195.242.119/content/2025-04/11/009882.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