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5年04月29日
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张红军 为“大国重器”铸就“钢铁脊梁”

2025/4/29

全国劳动模范

创新突破

攻克“钢铁界钻石”技术难题,突破9镍钢“卡脖子”技术,独创核心工艺,终结进口依赖,支撑大国重器材料自主可控,彰显“硬核”技术攻坚能力。

匠心传承

让更多年轻人接过创新接力棒,创建国家级创新工作室,培养10多位高精尖人才,推动26项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实现技术传承与产业创新的双向赋能。

4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完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后,张红军拿出笔记本认真写下了几句话:近期将重点攻坚抗酸管线钢、镍系钢等高端品种稳产课题;要系统总结转炉高效冶炼、精炼深度脱硫等独创工艺,形成可复制的技术手册。从炉前学徒到全国劳模,在近24年的时间里,张红军定下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并逐一突破。

9镍钢是镍系钢“大家族”的一员,因其能在零下160℃的超低温环境中仍保持卓越韧性,被誉为“钢铁界钻石”,但其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2013年,张红军主动挑起“控磷”攻关重担。

镍合金成本高昂,且没有成熟工艺可供借鉴,他带领团队从普通钢材试制起步,开启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历时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为南钢板材拳头产品9镍钢成功开发了转炉双联工艺。后又独创了全国超低磷钢单渣法生产工艺,终于解决了9镍钢“卡脖子”难题,不仅支持了国家能源战略,保障了我国先进制造业供应链自主可控,还为用户大大降了成本,创造了良好的效益和响亮的“南钢品牌”,使南钢9镍钢全国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这一技术为全国同行首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随着9镍钢技术的突破,南钢9镍钢年产能突破1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彻底终结进口依赖,支撑“蓝鲸一号”海上钻井平台、“华龙一号”核电项目等大国重器的核心材料供应。

降低铁水单耗攻关,实现“低碳”生产模式,效益最大化;牵头工艺组助力电除尘新工艺成功应用南钢大转炉;以攻关M端极致竞争力指标为抓手,吨钢降本创历史最好水平……一项项难题的攻关中,他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要让更多年轻人接过创新的接力棒。”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他领衔“张红军技师创新工作室”,完成26项技术攻关课题,先后开展基层微创新、难题攻关等,累计获奖22项。工作室也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冠军炉”等称号。工作室更是培养了2名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5名高级技师、2名技师认定。

挺钢铁脊梁、铸强国之基。张红军在平凡岗位上深耕细作、勇于创新、追求极致、敢啃硬骨头的精神,既是南钢人奋斗历程的见证,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敢想敢为、善作善成、厚学质朴、千锤百炼的他,堪称民族复兴征程上的时代楷模。

本报观察员 杨彩红

上一条:职业不同 答案相同 以平凡之名,铸就不凡之路
下一条:王保成 匠心铸就“中国质造”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118.195.242.119/content/2025-04/29/010139.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