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5年04月29日
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王保成 匠心铸就“中国质造”

2025/4/29

全国劳动模范

创新求变

从传统辅料到疫苗佐剂,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王保成始终紧扣产业升级脉搏,以持续的技术迭代推动中国药用材料走向高端化。

破冰突围

面对核心技术壁垒,以系统性思维贯通全产业链,八年磨一剑,突破药用辅料“卡脖子”难题,彰显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的韧劲。

在南京威尔药业研究院内,总工程师王保成正带领团队攻关疫苗佐剂材料技术。这位深耕药用材料研发20载的科技工作者,用一次次技术突破推进了我国高端药用辅料国产化进程,以匠人精神诠释新时代劳模担当。

八年磨一剑 点燃创新薪火​

2008年,面对国内注射剂辅料主要依赖进口的困境,王保成毅然投身注射用聚山梨酯80研发工作。这款被誉为“制剂工业血液”的关键材料,彼时国产产品杂质多、色泽深,与进口产品悬殊。

“针对原料质量差、生产装备落后、质量分析体系薄弱等制约因素,需开展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与技术迭代。”他带领团队溯源而上,从油酸提纯环节切入,历时三年将原料纯度从70%提升至99.5%,创造性地构建起从原料精制到工艺优化的完整技术体系。

历经八年攻关,团队不仅攻克了聚山梨酯80复杂组分控制难题,更推动产品标准载入2015版《中国药典》,实现国产注射级聚山梨酯80从无到有的突破。该成果迅速抢占国内市场,成为国内药企的核心供应商,助力企业2019年成功上市。

创新永不止步 传承劳模精神

“满足现有需求只是起点,更要预见未来趋势。”王保成敏锐把握医药产业升级脉搏,将研发触角延伸至微球制剂、纳米制剂、疫苗佐剂等尖端领域。

面对每克超百万元的进口佐剂材料,他组建博士攻坚团队,成功开发出国产替代产品,推动我国疫苗产业链自主可控。在担任研究院院长期间,他构建起覆盖“实验室-中试-产业化”的全周期研发体系,带领150人团队年均开展30余个项目攻关。2020年创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更成为技术攻坚“尖刀连”,成功孵化磷脂、PLGA、PEO等复杂制剂用载体材料,助力企业稳居国内药用辅料第一梯队。

从实验室操作台到人民大会堂领奖台,王保成始终秉持“把平凡做到极致”的信念。如今,他正在攻读材料学博士学位,他依然保持着“创新如逆水行舟”的清醒认知:“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让中国药用材料真正走向世界。”这位永不停歇的科技匠人,仍在书写着新时代的劳模答卷。

本报观察员 杨凯

上一条:张红军 为“大国重器”铸就“钢铁脊梁”
下一条:王强 30年淬炼出的“钢铁裁缝”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118.195.242.119/content/2025-04/29/010140.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