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5年04月29日
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王强 30年淬炼出的“钢铁裁缝”

2025/4/29

江苏省劳动模范

锐意进取

从CRH6动车到中国标准动车组,持续突破自动化工艺壁垒,创造出9项先进操作法,以创新实践推动高铁制造技术迭代升级。

千锤百炼

30年扎根一线,从修理铁路客车到生产“复兴号”,以零误差标准淬炼极致技艺,用36项技术攻关诠释“钢铁裁缝”的硬核匠心。

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一条条高铁如钢铁巨龙般纵横驰骋,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它们不仅是科技与工程的奇迹,更是无数高铁建设者汗水与智慧的结晶。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大工匠、高铁工匠、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车体分厂冷作钣金工技能指导王强,便是这群建设者中的佼佼者。

对于从小就在浦镇生活的王强来说,距离家门口100余米的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充实了少年对未来的所有梦想。从好奇到热爱,从懵懂学徒到高级工程师,从“江苏大工匠”到“江苏省劳动模范”,30年来的踏踏实实、精益求精,铸成了王强技术报国的梦想。

1993年,王强从技校毕业后,成为公司一名普通冷作钣金工。冷作钣金工又称“铆工”,也被称为“钢铁裁缝”,通过焊接、铆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将金属材料组装成结构物件。冷作易学难精,技术含量高,正常实习期是一年,王强进厂半年就掌握了生产技能,能够破例开始独立顶岗,负责整个车头的作业。最初十年,王强主要从事简单的修理工作,“服务对象”就是车,但王强并未感到丝毫的枯燥,热爱就像他心中燃烧的一团火。“有一次整列车改造项目,光图纸就一百多张,我每天看图纸,烂熟于心。”虽然只是新手,但王强能吃苦爱钻研,记熟各零件位置,分析生产工艺方法,安排安装顺序……上手“改造”时,自然能得心应手。

“这一行要具备工匠精神,面对不同修复场景,基础打得越扎实,技术也就会越精湛!”王强的眼神里充满了干劲儿。1994年,王强在单位的冷作工大赛中摘得冠军,从此,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的各种冷作工技能比武中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不断实践创新中,他也在不断收获成长:中国南车冷作技能大赛第三名、浦镇公司冷作工技能竞赛第一名……并取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技师”“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

王强并未止步于短期成绩,他坚持实践开展技术攻关,将工作的细枝末节了然于心,做好进一步的探索:2012年,160公里CRH6型动车车头的生产任务、2013年接触不锈钢车的生产、2018积极投入2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的生产试制……王强不断解决生产现场技术难题,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自己也逐渐成长为了生产线上的顶梁柱。

人的功能永远是机器取代不了的!“通常一个产品公差在几毫米内就算合格,但对我来说,必须是零误差。”王强的工匠精神,历经岁月淬炼愈发闪耀。从修理铁路客车到生产最先进的“复兴号”,从原来的手工体力活比较重,变成现在自动化加工中心、大型自动焊接设备等,王强参与修、造的产品级别越来越高,科技含金量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共主持完成各项目技能攻关课题36项,主持和参与编写技术论文8篇在省部级刊物发表,创造出9项先进操作方法开展技能培训,为推动行业进步注入了强大动力。

本报观察员 韩正莲

上一条:王保成 匠心铸就“中国质造”
下一条:高云勇 保持热爱,大胆创新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118.195.242.119/content/2025-04/29/010141.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