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洋 扎根基层十五载 用初心解锁“治理密码”
2025/4/29
南京市劳动模范
为民解忧
扎根基层,辗转多岗始终以“为民解忧”为轴,成立工作室、创新社区活动,在平凡岗位铸就非凡担当。
细致连心
用三小时倾听化解信访难题,将耐心与巧思融入治理末梢,织就信任纽带,诠释“枝叶关情”的为民情怀。
2010年,刚走出校门的彭海洋怀着满腔热忱成为长芦街道的一名“村官”。彼时的她未曾想到,这条扎根基层的道路一走就是十五年,回看她的成长之路,每一步都踏实而坚定,充满了责任感与担当。
进入基层工作后,她深知基层工作的重要性,村民的需求复杂多样,这让她面临着重重挑战。然而,正是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彭海洋深刻理解了“为民服务”的真正含义。在工作初期,她便意识到村里的矛盾调解问题需要更多的沟通与耐心。为此,她组织成立了“老谢调解工作室”,收集社情民意,帮助村“两委”解决了多项基层难题。
2020年,彭海洋从长芦街道来到顶山街道临江社区,新的环境、新的内容、新的服务对象,同时也是新的挑战。在面对润江城的业委会与物业矛盾尖锐、雅居乐的居民难以切入等难题之时,彭海洋利用一场乒乓球联赛成为破局关键。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彭海洋始终认为,解决居民矛盾不仅需要专业的技能,更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致入微的关怀。正是凭借这些特点,她在工作中获得了越来越多居民的认可与支持,也逐渐走向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2024年,彭海洋迎来职业生涯另一个新起点——顶山街道纪检监察室主任。岗位变了,为民初心始终未改。无论是纪检的审查调查工作,还是信访接访工作,她都要细心应对,冷静思考,迅速而精准地解决问题。而这正是她多年在基层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如何面对繁琐的工作、如何处理复杂的矛盾。
有一次,她接到一位表达困难的群众信访,在沟通的过程中,彭海洋展现了超乎常人的耐心,与对方通话了三个小时,细致入微地解决对方的问题。事后,那位居民感谢她说:“很难有人像你这样耐心地和我沟通。”这个简单的感谢让彭海洋有了无比的成就感。
从“江苏省最美新型青年农民”到南京市劳动模范,从三八红旗手到优秀党务工作者,彭海洋的荣誉墙上挂满了沉甸甸的奖牌。“这些奖牌不仅仅是荣耀,也是一份责任,同时也是动力。我不能因此而懈怠,不能躺平。”彭海洋坦言。
彭海洋的工作状态,是广大基层工作者的真实写照。十五载春秋更迭,彭海洋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服务群众、为民解忧”。她始终保持着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在岗位上全心全意地投入,不仅为社区带来了更多的和谐与发展,也为纪检监察工作注入了更多的责任与担当。
本报观察员 杨思楠